第532章
“請將‘嗎’字去掉。”
“那你快說說解決辦法!”
何韜、王德彪兩人迫不及待催促。
一旁的屈工于卞工兩人眼神殷切,耳朵高高豎起,生怕漏掉一個字。
“其實解決方案說起來不難!”
高曉光詳細解釋,“首先,便是調集彈體專家集中力量,研發一款時速在3-5馬赫之間的攔截導彈。
其次,關于8088芯片算力不足,咱們可以已數量彌補算力短板。
最后一點……那便是在沿海等關鍵區域,建立多普勒雷達以及相控陣雷達站,并這雷達站通過TCP/IP協議串聯起來,同火控雷達形成一個緊密協作的系統平臺。
這樣既能提升導彈攔截率,同時具備檢測和預警功能。”
眾人聽完高曉光的話后,先是一陣沉默,隨后爆發出熱烈的討論聲。
“曉光!相控陣雷達研制成功,你說我們要不要考慮把這種先進的雷達裝載到預警機上去呢?
這樣一來,咱們國家的空中預警能力肯定能得到大幅提升。”
聽到何韜的話,高曉光眼前一亮,興奮地回應道:“何書記,您這個提議非常不錯!”
緊接著,他轉頭對一旁的屈工囑咐道:“屈工,麻煩你回頭跟預警機研制小組聯系一下,盡快展開相關工作的對接。”
這時,王德彪突然皺起了眉頭,一臉憂慮地插話道:“曉光,有個情況不太樂觀啊。
宗思銘彈體專家被組織調到其他地方去,而且隨著洲際導彈項目被組織合并,彈體研究中心二十多位研究員,也一并被組織分配到兄弟單位。
現在咱們彈體研究中心就只剩下苗德方這么一位彈體專家了。
你看......這時速 3-5 馬赫的攔截導彈項目該由誰來挑頭負責呢?”
高曉光毫不猶豫地回答道:“那就我來吧!”
何韜卻滿臉擔心地看著他,關切地問道:“曉光,你身上的擔子本來就不輕了,還要兼顧這么重要的攔截導彈研發項目,你真的還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嗎?”
高曉光灑脫地笑了笑,無奈地嘆了口氣說道:“何書記,以咱們基地的情況,我不挑頭還能找誰呢?
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這個項目停滯不前吧!”
隨后,他又無奈的嘆息,“苗工那邊率領著整個團隊,不僅需要全力投入 新型CF 空空導彈的研發工作,同時還得兼顧 CSF 出口型導彈的研制任務,實在是無法抽出多余的人力來開展攔截導彈的相關研究。”
說到這,高大院長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緊接著追問道:“何書記,之前從全國各地的中專院校精心遴選出的那些學員,大概什么時候能夠抵達我們這里呢?”
何書記略作思考,然后認真地回答道:“第一批共有 200 名學員,預計會在半個月之后陸陸續續到達。
而第二批學員則會在一個月之后直接奔赴覃嶺那邊。”
聽到這個消息,高曉光稍微松了一口氣。
“既然如此,那等這第一批學員順利抵達基地之后,直接將他們分配到九大研究中心去。
這樣一來,他們既能夠在實際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又可以同步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做到學以致用。”
一旁的王德彪卻有些擔憂地開口道:“曉光!這么做是不是有點兒操之過急了?
畢竟這些學員都還只是剛剛走出校門不久的孩子,他們可能連最基本的專業知識都尚未完全掌握,就這樣直接讓他們參與到核心項目當中,會不會有點像是揠苗助長啊?”
面對老師的質疑,高曉光連忙解釋說:“老師,其實我何嘗不想讓這些學員們先接受一套完整且系統的理論知識培訓呢?
可是您看看眼下的情況,隨著咱們 5712 基地的規模不斷擴大,業務范圍也日益拓展,如今就連九大研究中心都迫切需要注入大量的新鮮血液以充實隊伍力量。
如果再按照常規的培養模式按部就班地進行,恐怕很難滿足當前基地快速發展的需求呀。”
何韜、王德彪兩人對視一眼,兩人決定加快院附屬大學籌建工作。
“對了,何書記,老師,咱們基地搬遷的日期確定了嗎?”高曉光追問。
“確定了,初步定在65年開春,就整體搬遷過去。”
高曉光暗自算了下,距離搬遷不到4個月時間后,他抬頭建議道,“書記,我建議將半導體研究中心一分為二,一部分留在燕山基地。
讓留在燕山基地的研究員,完善TCP/IP網絡協議,同時,在在燕山基地研制根服務器。”
何韜聽了高曉光的建議,沉思片刻后緩緩說道:“這想法很有建設性,但資源分配也是個大問題。”
高曉光早有準備,立刻回應:“書記,我們可以把目前閑置在燕山基地的一些設備重新啟用,再調配部分即將更新換代的器材過去,前期足夠支撐研究開展了。”
王德彪連忙附和著點頭說道:“燕山地區可是擁有眾多高等院校,人才儲備相當豐富,可以充分利用起來,以此補充我們所需要的人力資源。”
何韜不禁微微頷首,表示贊同:“嗯,你們倆說得確實很有道理。只不過嘛……現在關鍵問題在于,由誰來擔任這個項目的負責人比較合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