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倒懸山易主
捉放渡上。
一艘山岳渡船出現在視野里,極速而來。
墨家機關城,跨洲渡船,也是前來倒懸山最大的渡船之一。
寧遠當初離開劍氣長城,就想過乘坐這渡船,只是那時候囊中羞澀,未曾登上去過。
北俱蘆洲前來倒懸山,幾乎算是橫跨大半個浩然天下,遠不止百萬里,就算是這機關城,估摸著也要一個多月才能抵達。
哪有那么巧的事,之前購買渡船玉牌之時,寧遠詢問過,這機關城約莫還有四五日抵達。
能在當下就到,很簡單,是刑官大人直接拽過來的。
十四境,從來不是開玩笑。
兩個飛升境的全力出手,就能打沉一洲之地,那十四境呢?
比如那位小夫子,禮圣一尊法相,伸出的一條手臂,就能護住一座天下。
寧遠曾經與廊橋那位存在聊過這些,那位前輩說……
不是十四境的實力太強,而是不能拿四座天下去作對比。
四座天下,疆域廣袤,可那是對于凡人和低境界的練氣士來說。
劍靈說,幾座天下,只是幾塊碎片罷了。
要是把十四境放在神道天庭之中,才算是魚入大海。
十四境劍修,無人阻止的話,能一人一劍把幾座天下打個稀爛,可要是那座天庭,想都別想。
昔年天庭中的任意一位星官,其所管轄的疆域就比任何一座天下來的大。
而這樣的星官,除去天兵之外,算是最小的官職,數量也是茫茫多矣。
就連三教祖師,也只是聯手布下禁制,“封住”各個天庭入口罷了。
哪怕萬年過去,那位道祖早已達到十五境的巔峰境界,照樣做不到打碎天庭。
頂多打點邊角料下來,星域深處的那座至高神臺,無法摧毀。
只要這座神臺不毀,神道永不凋零,天庭四方被打碎多少,都能自行修補。
一切的根源所在。
傳言說,那座神臺,是天庭共主的神座,也是其大道所化,更是天上天下的陣法之源。
除非能勘破十六境,才有搗毀那玩意的實力。
不過這東西,誰也不知道,鬼知道先前那個‘一’,是不是十六境,或許更高呢?
更有一則說法,也是寧遠比較認可的。說那至高神臺,不屬于任何神靈。
是天地初開的至寶,其內自行誕生五位至高神,誰先出來誰是‘一’。
陸沉的那個疑問,也不是沒有道理。
或許這天地萬物,只是那個‘一’的一場夢而已。
或許三界并不存在,只是那人的臆想之物,用來自導自演,觀道己身罷了。
寧遠不會在這件事上去多想,他對于神道,一直有自己的看法。
狗屁神道,就該砍個稀爛。
他還真是這么認為的,少年一向……
膽大包天。
最早之時,有人站在城頭,跟那老大劍仙夸下海口,要在將來保住半截劍氣長城。
驪珠洞天一行,與齊先生閑聊,背劍青衫無所顧忌,論那掌教圣人與否。
廊橋河畔,龍門劍修更是肆無忌憚,在那劍道祖師面前,揚言想做殺‘一’之人。
事實證明,膽子大到嚇人的寧遠,也做了不少壯舉。
洞天破碎之局,一襲青衫持劍破開天地,殺飛升,逼陸沉,問劍余斗于天外。
這樣一看,那時的龍門論掌教,也就不會顯得有多不自量力了。
而當下,身在倒懸山的他,十四境劍修,還要做一樁大事,一旦做成,就是真真正正的前無古人。
此事,也只有他能做,也只有他能有機會做成。
萬年的時間,幾座天下都趨向于一個平衡,真正的山巔廝殺極少,要么被規矩束縛,要么就是互相制衡。
就像是劍氣長城與蠻荒天下,前者有老大劍仙坐鎮,后者有沉睡的大祖蟄伏,大祖不出,平衡不破。
可現在,劍氣長城多了一個十四境。
為何齊先生,劍靈,禮圣,都說過寧遠是個變數?
就在于此。
好比兩個十四境修士對敵,打的難分難解,可要是憑空多了一個同境插手,可不就是變數嗎。
……
目送六人離去,寧遠取出一顆雪花錢,來自于掌教陸沉。
“陸道長,這都好幾日時間了,還沒個動靜?”
“該不會回了白玉京,真就成了老狗趴窩了吧?”
青冥天下,南華城上。
年輕道士走出天闕,望著一輪月色,笑瞇瞇道:“小友莫急,貧道這就出手。”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