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國家級危機應對機制
2017年6月13日,瀟湘星城,晴。
上午九點,星城市政務大廳西側會議廳內,燈光明亮、人影交錯,一場臨時召集的“大夏國家公共治理調研座談會”即將開始。此刻,來自大夏國衛健 委、大夏上層 網信辦、教 育部、大夏國發 改委、大夏應急 管理部的調研代表,已在秘書人員引導下陸續入席。
這場座談會的議題極為明確:圍繞清遠疫苗事件中星城市的“數據溯源+輿論引導+社會穩定”三位一體聯動機制展開深度交流,并探討是否具備在全國范圍內復制與落地的條件。
而這,正是李一凡為自己謀劃的又一次國家級破局。
此時此刻,坐在主賓席的李一凡神情沉穩。他今日未著西裝,而是一身干練淺灰色中山裝,透露出濃厚的“改革者”氣質,也暗含一種對制度議題的莊重與責任。
“各位領導、同志們,我謹代表星城市委、市政府,向大家匯報我們在此次公共衛生輿情風暴中的一系列應急機制和制度設計。”李一凡緩緩開口,語調從容卻鏗鏘有力。
“我們設立的疫苗信息可視化平臺,在12小時內上線。‘數據全鏈可查、溯源秒級響應、輿情實時預警’,我們不是臨時抱佛腳,而是三年前就開始準備。”
說到這,他將一份數據模型展示到大屏上,一套結構清晰、模塊化的數據治理體系赫然呈現,引起現場中央來賓頻頻點頭。
大夏國 衛健委 應急司 副司長陳衛民忍不住問道:“李書記,這么大的數據體系,成本和運維怎么保障?你們市里做得起,全國其他地級市呢?”
李一凡輕笑點頭,早有準備:“我們以‘平臺共享+數據授權+地方定制’三層結構做架構設計,星城承擔基礎設施搭建,凡星傳媒與騰訊提供模塊化接口,市里只需根據自身情況嵌入即可。”
“說白了,核心技術我們掌握,模式我們開放,資金我們出一部分。讓試點城市用得起、落得下、跑得動。”
此言一出,會議室內不少與會者紛紛掏出筆記錄。
國家發改委體改司副司長丁宏宇神色凝重地對旁邊幾位司局干部低語:“這種平臺治理能力,現在就已經不是市一級該有的能力了……這是省部級標準。”
而坐在靠后位置的國家網信辦網絡社會局調研員王凱然,悄然向單位群發出消息:
“星城市‘疫苗輿情聯動治理模型’擬定為下月全國網信重點觀摩點。”
會場中,另一人也在默默觀察——李一凡的岳父,國家發改委主任林建國。
這次他未以“長輩”身份出現,而是以國家級改革系統核心成員,特意繞開身份安排“低調列席”。
他眼中看似平靜,心中卻波瀾不止:女婿已然不止是地方諸侯,而是在制度架構與頂層設計中,具備獨立破局能力的少壯派政治人物。
林建國悄然發出信息:
“星城模型具備國家推演參考意義。建議下周國家發改委、國家衛健委聯合組團赴星城調研。”
當天傍晚,中央政研室內部會議上,星城市案例被列入《大夏制度創新樣本推薦清單》。
晚上八點,李一凡再次召集星城市核心班子會議。
“今天我們邁出第一步,全國的目光都在看星城。”他環視眾人,“但請記住,星城是制度試驗場,不是表演舞臺。”
“接下來,我們將在三個方面著手落地下一輪制度創新。”
他走到白板前,寫下三個詞:
? “一體化社會風險監測平臺”
? “公共衛生應急教育體系”
? “醫療科技成果轉化機制”
“這些事,我們要提前一年干起來。”
“別等中央文件,我們就要在先于政策的狀態下,把樣本跑出來。”
常務副市長李志遠點頭:“那就從瀟湘大學醫學院聯合我們的疾控中心先行試點,把科研成果、疫苗檢測、公眾教育三合一試驗出來。”
“我們瀏陽經開區也可以啟動疫苗冷鏈智能倉項目,邊防疫邊穩定供應鏈。”常委朱東鐵也應聲附議。
趙斌則低聲提醒:“書記,中央政策研究室和央視那邊也預約采訪您。”
李一凡淡然一笑:“把機會讓給一線醫生和基層社區干部,他們才是英雄。”
就在會議進行時,四九城的另一間高規格辦公室內,國家科技部部長王振東也收到了來自瀟湘省委的正式請示:
《關于請國家層面支持“星城市公共治理機制”全國試點復制的報告》。
他抬頭看了一眼窗外,喃喃自語:
“這個叫李一凡的年輕人,政治未來的進步空間太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