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塵封已久的往事
“找尸骨?”
師父點點頭,轉而又看向了李木子的父親:“李先生,還請你把事情的緣由與我徒兒說明。”
李木子的父親深深吸了口氣,隨即便為我講述了一段塵封已久的歷史故事。
故事的時間要從20世紀初期俄國的那場十月革命說起……
當時白俄羅斯內戰失敗之后,他的父親作為白軍殘部,隨著部隊與當地難民一路逃難到中國的東北地區,暫時地安頓了下來。
然而,這些難民在東北沒待多久,便聽說,當時逃難時是有一部分白俄羅斯人是逃到上海的。
他們聽說,上海租界相對來說比較發達,在那里他們這些外國人更容易生存之后,于是,大部分人便決定動身前往上海討生活。
而留在東北的,大多數是老弱病殘,他的父親當時在內戰期間是受了傷的,以他當時的傷勢來說,是萬萬不可能抵達到上海的。
無奈,他只能被同族遺棄在了東北,露宿街頭,過上了風餐露宿的乞討生活。
東北的冬天特別冷,沒多久,他身上的傷口,便在低溫與疏于照料的雙重折磨下,越發紅腫潰爛……
直至一個漫天飄雪的夜晚,幾近昏迷的他,最后卻被一個趕著毛驢車的老頭給救了。
那老頭姓李,家中無兒,獨有一女。
李老頭是個走街串巷的老郎中,說來也巧,那天晚上,李老頭正好給一戶人家出診看病后往家趕,這才發現了他。
李老頭救了他,他的傷勢很快便好轉起來。
這期間他和李家相處得很好,李老頭的閨女會教他說中文,一來二去,兩人便產生了男女之意。
李老頭很是開明,他膝下本無兒,便想著招這個外國人當個上門女婿也挺好。
想著,他便同意了他們之間的這一段感情。
而這個藍眼睛,黃頭發的外國人,也因此有了新的名字,他叫李恩華。
名字是他自己起的,只因他心中對李老頭一家懷著感恩之情,
覺得是他們給予了自己第二次生命,讓自己在異國他鄉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溫暖與關懷。
“恩”字便是為了銘記這份救命之恩、收留之恩。
而“華”字,則代表著他對這片中華大地的熱愛與眷戀,這里接納了他這個落魄的異鄉人,讓他有了安身立命之所,開啟了全新的生活。
小夫妻倆婚后不久,李恩華之前的戰友便來找他。
他對李恩華說,他在上海租界做起了生意,那里賺錢的機會很多,他想讓李恩華和他一起去。
而且,他的戰友還愿意借給他一筆錢,來作為他未來創業的第一筆啟動資金。
李恩華很高興,他覺得報恩的時刻到了,便想說服岳父和他一起去。
他岳父卻說,他的事業還沒有完成,他要繼續留在這個小鎮上,再為這里的人們醫病三年,三年后,他再去上海與他們小兩口匯合。
李恩華知道岳父是醫者仁心,便也無力再繼續勸說,只能和李老頭一再確認,是不是三年后,真的愿意與他們在上海生活。
李老頭笑得很慈善,他說他一定不會爽約。小兩口這才依依不舍地前往了上海。
他們抵達上海之后,果然用他戰友借他們的第一筆錢就賺了一大筆。
小兩口不忘在東北老家的李老頭,拿出一部分錢寄給了李老頭,并告訴他不要虧待自己,拿這錢安心養老,三年后,他們再好好孝敬李老頭。
在那之后,他們幾乎每個月都會給李老頭郵寄一筆生活費。
李老頭來信說他在老家過得很好,他們寄給他的錢,他都有在用,他說他給家里添置了很多新家具和衣物,一日三餐都下館子吃飯,生活得十分愜意。
三年后,李老頭本答應下月就會去上海與他們會合,可結果,約定期限臨近時,東北卻發生了事變。
而李老頭也徹底在那場事變后,失去了消息……
李恩華很是著急,他安撫好自己的妻兒后,便帶著人親自踏上回東北的路。
當他進入他熟悉的家門時,他徹底傻了,這里哪還是他之前印象中那個給了他無限溫暖的家啊。
家里能賣的幾乎都賣了,屋內就只剩下一鋪炕了,外屋灶臺上面擺放的也都是咸菜疙瘩,鍋里的那半碗糊涂粥稀得也不能再稀了。
李恩華眼圈泛紅 ,他不懂李老頭為什么要騙自己,明明每個月都有給他一大筆生活費,可為何他偏偏要過得如此清貧……
鄰居孔大娘,聽見李老頭這屋里有動靜,便過來查看。
一看是李恩華回來了,她便啪嗒啪嗒地掉下了眼淚。
“大華,你怎么才回來啊!你爹上戰場了!”
“孔大娘,我爹他那么大歲數了,他去戰場干嘛?”
孔大娘一拍大腿:“哎呦,還能干嘛!還繼續干他的老本行唄,他說不能讓前線的孩子們受傷了沒人醫,便報名參了軍!
而且這幾年,他把你們每個月給他的那些錢,都用來給窮苦人家醫病了,不但分文不取,還經常施舍財物給他們。
你說你爹,他總說自己就是賤命,享不了福!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