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舊案疑云
季音將半塊青棗酥塞到口中,目光轉向說書人所立的高臺。
“那位平日不涉朝政,久居皇宮的六皇子永逸王,竟率滿朝文武百官前來恭賀新帝登基。事已至此,白夜瀾為人心所趨,白羽沅騎虎難下,大勢已去,不得不支持白夜瀾登基。”
季音抿了口茶水:“我就說嘛,看面相也是白夜瀾更有皇帝模樣。不過這永逸王白景湛......倒也是個聰明人啊,若不是體弱多病,恐怕能有大建樹?!?br />
“白夜瀾登基后,稱文賢帝,改國號文安。冊封禮后文賢帝推行新政,薄賦稅,輕徭役,大赦天下,普天同慶??!”
一陣掌聲響起,說書人在眾人打賞中下臺。
“白曦也真是的,早就偷摸把玉璽傳給了白夜瀾,還弄個什么密函出來,這不是越搞越麻煩嘛!”
“誒,這你就錯了,聽說這傳國玉璽啊,是由白夜瀾的皇妹——昌平長公主白承泱呈遞上去的!”
“原來如此,想不到白承泱竟是白夜瀾的人,白夜瀾這步暗棋下得妙??!”
“要我說,還是白景湛有手段。平日里看著悶不做聲的,一到關鍵時刻竟然大顯身手!要不是他身體不好,這皇位落入誰人之手......只怕還未可知啊?!?br />
“白夜瀾這一登基,他那個王妃豈不就成了皇后了?唉,看看人家夷光大將軍,真是好福氣啊!自己的親妹子成了皇后,他以后不就是皇帝的大舅子了!”
一人磕著瓜子道:“話也別說這么早!誰不知道白夜瀾最寵愛的是左相付朝的幺女?皇后這位置誰能坐上,我看還說不準呢!”
鄰桌拍掌附和道:“說得不錯!俗話說不看僧面看佛面,這左相付朝乃兩朝元老,當年更是憑著驚九之案深得白曦重用。白夜瀾初登大位,想坐穩這把龍椅,估計少不得要借人家的手?!?br />
“驚九之案”四個字一出,季音明顯感覺周遭的氛圍倏地變了。
此案乃紫宸十二年前的一樁舊案,波及之廣,影響之大,饒是第一次下山的季音,也聽過不少關于此案的傳聞。
十二年前,鎮元大將軍凌霆與崇遙王白溯淮聯合勾結司夏國,叛國通敵,意圖謀反。幸得白羽沅與左都御史付朝等眾權貴察覺異樣,力挽狂瀾,這才避免了一場災亂。
事后,白曦為嘉獎有功官員,特辦“鎏金盛宴”——諸如夷光大將軍夏淵,吏部尚書王鈞等功臣均得了極為豐厚的賞賜,左都御史付朝更不用說,相袍加身,名垂青史。
白羽沅也因此深得白曦看重,一舉成為朝堂呼聲最高的太子人選。
依季音看,朝廷忠勇之臣為國為民,鞠躬盡瘁,這本為美談一樁,別說為百姓津津樂道,就算是專門編出戲文來稱頌也不奇怪。
但不知為何,此案結束后,不但沒有大肆宣揚,反而成了無人再提的陳年往事。
竊竊私語之聲越傳越廣,季音端著一盤青棗酥湊到旁桌:“兩位大哥,這驚九之案莫不是還有什么內情,怎么大家都好像避而不談?”
較為瘦弱的白衫男子道:“避而不談?十二年前鬧得那般沸沸揚揚,連大街上的貓啊狗啊都聽得耳朵起繭,怎么可能避而不談?”
“與其說是不談,倒不如說是不敢正大光明的談!”
另一位男子開口:“是啊,當年紫宸七城皆是人心惶惶——凌霆手底下是什么人?那可是紫宸最有名的天馳軍??!他們若與司夏合兵,殺入紫宸還不是一眨眼的事!”
“幸得白曦明察秋毫,派夏淵連夜帶兵圍剿,九萬天馳軍最終魂斷素城,只余黃土白骨......你想想,九萬將士啊,居然就這樣全軍覆沒了!”
“因此事死傷極為慘重,且太過震撼,故而得名驚九之案,成了人人談之色變的舊案?!?br />
季音不解:“談之色變?聽起來不過是鎮壓叛軍導致死傷過多,為何會談之色變?”
“說得好,這樁舊案的重點,就在叛軍二字上?!?br />
男子喝了口茶水:“小姑娘,你知不知道那凌霆與白溯淮是什么人?”
季音搖了搖頭。
“這兩個人,一個是白曦的摯交好友,一個是白曦的同胞親弟,都是陪著他打江山的人物,更是他的左膀右臂!故而此案爆發后,誰也不相信他們會做出這種事情。”
白衫男子接道:“更何況,當年天馳軍的驍勇神武之姿,紫宸百姓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樣忠心耿耿、衛國護民的將士,說他們謀反......剛開始這事傳出來的時候,誰不覺得可笑?”
“可是后來,隨著事情逐漸深入,通敵賣國、結黨營私、覬覦后妃......凌霆的惡行越揭越多,罪名層出不窮,加之白曦是眾所周知的至圣至明,若不是證據確鑿,摯友背叛,他又如何會這般雷霆震怒,一道圣旨抄了凌府滿門?!”
“身為帝王,卻識人不清,慘遭舊友親人背離,還能是什么光彩的事?再說了,皇帝的短處痛處,哪里是我們這些老百姓能評頭論足的?今日你說了,指不定明日就被抓去砍了腦袋!這么一來二去的,誰還敢多提一句?”
季音點了點頭,又端著青棗酥坐回到原來的位置。
既有賣國賊子,便會有忠義之臣。
她身為冥麟閣的弟子,早便聽司玄說過,無論是朝堂紛爭還是江湖糾葛,本就相互依附,密不可分。
否則二王爭位當晚,也不會有那么多江湖高手現身東豫王城。
但季音卻對此無甚興趣,更不想牽扯其中。
在冥麟閣,只有入選精英弟子才能私接暗殺任務,實現銀錢自由。因而季音只想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