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公款吃喝的蘭亭集會
談判破裂之后,王凝之在烏衣巷住了下來。
在這個依靠車馬舟楫傳遞消息的時代,急是沒用的。
他往會稽去了幾封信,詳細說明京中的情況,讓父親耐心等自己的消息,不要不清不白地就辭官;
舅父郗曇那里,王凝之上門更新了調解進度,既然說是公事,大家就各走各的流程。
至于桓溫那邊,他猶豫再三,覺得為時尚早,暫時沒有聯系。
這事目前還停留在二王斗氣的階段,只有等會稽那邊的調查結果傳回建康,才能有后續的推進。
王凝之這么有恃無恐,是因為相信王羲之不會有什么大問題。
王述的小手段,是知道王羲之驕傲,想以這種手段逼迫他辭職,并不是篤定能拿到什么把柄。
王凝之為了提前堵上了這條道,專門寫了幾封信,就是強調不能稀里糊涂地棄官。
所以這事大概率會查無實證,或者查到一些不疼不癢、根本扯不到王羲之身上的問題,到那個時候,才是王凝之的反擊時刻。
不過事情的發展和他預計的有些偏差。
到了四月,會稽的消息姍姍來遲,在刺史府官員的不懈努力下,居然真查出了一個問題。
永和九年的三月初三,王羲之以修禊之名,召集三十五名賓客,加上自家父子七人,一共四十二人,在山陰蘭亭進行集會,耗費百萬錢。
簡單點說,就是假借名目,公款私用,而且金額巨大。
這事要不是發生在王羲之身上,王凝之簡直想給王述鼓掌,畢竟這種不良風氣確實該打壓。
但這是東晉,這么點事構不構成罪名全看朝廷心情。
就拿王述自己來說,他剛外放縣令時,因為家里窮,瘋狂收受賄賂,被人舉報到中央后,王導勸他收斂點,他表示撈夠了自然會收手。
然后朝廷就不追究了,王述也真的適可而止,后來一路升遷,反而以清廉著稱。
魔幻的背后,是他太原王氏的高門出身。
查出蘭亭這樁事以后,王述一面向朝廷上書說明情況,一面責令會稽方面作出解釋。
王凝之不擔心朝廷判定有罪,而是擔心王羲之一怒之下,做出墓前立誓辭官的舉動,所以趕緊派人快馬加鞭送信回去,讓父親不要掉入陷阱。
二舅郗曇那里也傳來消息,在御史的介入下,刺史府的官員不敢明目張膽地以權壓人,但蘭亭之事,確有賬目明細為證。
會稽的回復還沒收到,京城里又出了第二個意外。
謝奕為親家王羲之抱不平,上門大罵王述,但王述根本不理他,一直做面壁狀,唾面自干。
等到謝奕撒完氣離開,王述淡定地坐回原位,跟無事發生一樣。
這事傳出后,王述的名士風度得到贊賞,口碑大漲,事態往更不利于王羲之的方向發展。
對于岳父幫倒忙的舉動,王凝之毫無辦法。
緊接著,會稽方面的消息傳回京城,王羲之稱病,上書辭官,不等朝廷回復,已經離開了衙門,返回王家莊園。
在給王凝之的信中,王羲之讓他趕緊回家,不要瞎折騰,做出有損王家顏面的事。
雖然沒勸住,但好在沒有做出墳前立誓的夸張舉動,王凝之稍微緩了口氣。
兩個當爹的都不省心,只圖自己痛快,完全不考慮后果,讓王凝之對名士們的任性有了更直觀的感受。
不過這么一來,事情總算鬧大了,也算如了他的愿。
等了兩日,終于到了大朝會的日子,王凝之前往朝堂外,敲響了登聞鼓,一時間整個建康城都騷動起來。
此鼓在武帝司馬炎開國時就已設立,又名諫鼓,是方便老百姓直接向中央申述的。
以王凝之的身份,當然不需要走這個渠道。
但他打的是為父伸冤的旗號,順帶著給自己攢攢名望,所以怎么轟動怎么來。
敲完鼓后,王凝之站在原地,任由慢慢聚攏過來的百姓指指點點。
正在朝會中的眾人聽到登聞鼓響,吃了一驚,等到外面回報是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便都知道是為何事。
御座上的小皇帝和他身后的太后褚蒜子只作壁上觀,這個麻煩事還得司馬昱來解決。
匆忙地結束朝會后,司馬昱將王彪之、謝奕、王述和王凝之幾人召到一起。
司馬昱和王彪之都是一副無奈的表情,謝奕則滿意地拍了拍王凝之的肩膀,王述依舊面沉如水。
幾人坐定后,司馬昱率先發問:“朝廷對揚州的調查和王內史的辭官還未做出決斷,叔平因何敲鼓?”
王凝之挺直腰桿答道:“州里的調查結果純屬誣陷,凝之自然要為父鳴冤?!?br />
幾人紛紛看向王述。
王述言簡意賅:“查有實據,蘭亭集會用的是公帑?!?br />
“所謂集會,其實是為了上巳節修禊,自當用公帑?!蓖跄磫柕溃骸爸菅玫恼{查,可有發現因攜帶歌姬、舞姬之類而產生的額外開支?”
兩年前的蘭亭,他就在現場,文人聚會,曲水流觴,賦詩而已,所以王羲之才說“無絲竹管弦之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