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終章】
第156章 終章
文化事無巨細地詢問, 孔宣言無不盡地回答,這對祖孫之間的氣氛愈發熱烈。
這幅場景莫說其余幾位小輩只能旁觀,就連申公豹也插不上話。
楊戩三人的目光不時掃過伯邑考, 想要探究他被忽視后的心情。
并非出于關心,純粹只是好奇。
世子往日無論何時何地,皆是人群中的焦點。如今這般狀況, 應是前所未有的體驗。
然而, 伯邑考面色依舊和煦, 不見半點不愉。
他含笑聽著二人問答, 在一言一語的點滴中拼湊出人族發展歷程。
思緒順著這般歷程延續,伯邑考不再如先前那般焦躁。
至少他已經知道,自己先前是為何煩惱。
待到伯邑考的情緒漸漸平復, 文化與孔宣之間的暢談, 也暫時告一段落。
“以你之底蘊,以后定可再進一步!”
文化對于孔宣的修行進度極為滿意,果然不負前世傳頌的圣人之下第一人之名。
如今或許只差一個契機,孔宣便可問鼎混元之境。
根據文化的推算, 這個契機應當就在周朝中后期。
提到周朝,文化方才想起周朝如今尚未正式建立。
而今天正是周朝的開創者點燃了線香, 方才將自己召喚到這里。
文化看向伯邑考, 關切問道:“你遇到了什么難事?”
伯邑考剛剛聽了師尊對于人族之中各項事務的關切, 不知自己是否應當就此發問, 一時有些踟躕。
文化見其神色一時為難, 大致有所猜測:“可是為如何安置天下諸侯之事發愁?”
畢竟, 面群情激昂的各鎮諸侯, 西伯侯世子與天下新主的立場、感官必然是大不相同。
伯邑考見師尊主動提及, 也不再回避:“正是!天下諸侯先前多有聲援, 如今卻少有露面。怕是對我并非真心擁護,日后恐生不妥。”
西岐大軍一路行進,剛踏出西岐之時倒是曾經拓展過領地。后續商王禪讓詔令傳下,大軍再無建功之機。
如今雖然即將接任王位,卻并無與之相應的掌控能力。
伯邑考輕車簡從奔赴朝歌,所為不過接受一份大義。
然而,這份大義究竟能得諸侯多少認可,他自己心理卻是沒底。
畢竟,此次禪讓大典前來朝歌觀禮的諸侯寥寥無幾。那些曾經聲稱尊奉自己為天下新主之流,更是無一前來。
文化見伯邑考言語中不乏遺憾,直接問道:“你可是覺得這般接任人族大位,不如一路打下江山來的穩妥?”
伯邑考訥訥不語,他心中的確是這般認為,只是不好開口。
畢竟,師尊先前多次提到不可勞民太過,應當盡快安定天下。
若自己妄言征戰,怕引得師尊不喜。
雖然伯邑考未曾直接開口承認,但文化又如何不知,他這般態度已是默認。
他也不同伯邑考繞彎,直言不諱:“倘若給你十年時間,任你征伐天下,你能否開辟一個萬年永固的太平盛世江山?”
“或者說,征伐過后能夠將天下諸侯盡數廢黜,集萬千權力于一身?”
文化接連兩道反問問出,不待伯邑考回應,便繼續說道:“這二者你能做到任意其一,我便許你任意征伐,二十年為期。”
這兩個命題皆是太大,伯邑考自不敢應承,微微低頭。
見此,文化放緩語氣:“以周代商雖合天命,但歸根結底也不過是朝代輪替、權利變更。其中不涉及任何社會結構變革與進步,治下萬民也不能得到任何實質性好處。”
文化言及此處略作停頓,待伯邑考有所消化,方繼續嘆道:“縱然這等輪替不可避免,至少也該讓這個過程盡力縮短。”
伯邑考自能領會到師尊話語中的拳拳愛民之心,也知其中自有一份大義。
然而,這番言論終究不能解決自己目前遇到的難題。
伯邑考神色莫名,不知該如何再度向師尊提醒。
文化卻并未忽視伯邑考所慮。
他隨手扯過一方絹帛,虛虛從封神榜前晃過,而后便見絹帛上現出點點星光閃爍。
文化將這方絹帛交于伯邑考:“天下八百諸侯,我予你紫微垣八百從神自專之權,鎮壓大周八百年江山。”
伯邑考將絹帛接過,面色驚疑:“這是……?”
文化微微一笑,說道:“你們四人皆是封神榜上有名之輩,我也不必遮瞞。此次朝代更迭之中,蘊藏封神之機,我準你八百從神自專,足以安撫天下諸侯。”
伯邑考將絹帛托于手中,神色多了幾分輕松。
此事處理已畢,文化神識探察封神榜。
只見榜中繁星點點,已是布滿真靈。
他微微點頭,囑咐申公豹操持日后封神事宜,而后便回返了洛心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