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冤家路窄
王不在場,如若在場,定要讓張叔夜甘拜下風(fēng),俯首稱臣。方才只言片語,算是打草驚蛇,投石問路,看看張叔夜有何反應(yīng)。此番宋朝趙佶與西夏乾順議和,我大遼也是功不可沒。實話實說,女真人完顏阿骨打果然狼子野心,本王小看了他,以至于眼下我大遼快要招架不住了。此番抵達(dá)西夏,就是要掌握宋夏議和態(tài)勢,我大遼才好集中精力對付女真人完顏阿骨打。天祚帝就是個混蛋,還怪本王不殺完顏阿骨打。鬼知道完顏阿骨打會犯上作亂,還勢不可擋。本王也要和乾順套些近乎,如若天祚帝撐不住了,大遼氣息如若奄奄,本王就投靠西夏乾順好了。畢竟耶律南仙是西夏皇后,李仁愛是西夏太子,有朝一日李仁愛登基大寶,我蕭奉先也跟著耶律南仙沾光不是。這西夏素有太后當(dāng)家作主的傳統(tǒng)。”想到這里,笑道:“方才不過幾句玩笑話,張大人想必不會小肚雞腸,斤斤計較。你宋朝有許多名人,本王也很是佩服。趙匡胤、包拯、狄青、種世衡。名臣良將也不可小覷。”
張叔夜道:“本官佩服我大宋中原許多父母官,比如歐陽修,他與民同樂。比如范仲淹,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牛舒溫道:“本官不敢茍同,做官還是要會揣摩上意。這做官,不為別的,但求無過。如若沒有君王抬舉,你做什么官?既然做不了官,如何出人頭地。不能出人頭地,便不可升官發(fā)財。個人都不可功成名就,何談志向抱負(fù)?你想為民請命,便是天大的笑話。”
張明遠(yuǎn)等人只是聽他三人如此說話,并不插嘴。原來蕭勇對張明遠(yuǎn)等人耳語了幾句,示意他們不可造次。張叔夜見張明遠(yuǎn)等人意欲反駁,也使個眼色,示意他們不可出言不遜。正在此時,西夏禮官焦彥堅抵達(dá),笑道:“兩國使節(jié)都在,本官便不必多費周折了。我主有請兩國使節(jié),到我大夏王宮赴宴。本官有些話,實乃肺腑之言,還望蕭大王、牛樞密與張侍郎近前說話,里面請。”張叔夜與蕭奉先、牛舒溫才不再言語,西夏禮官焦彥堅示意張叔夜和蕭奉先、牛舒溫到里間說話,外面廳堂便留下了張明遠(yuǎn)、費無極、種浩、種溪、蕭勇、蕭燕。
“方才憋死我了,一句話都說不出來,變成啞巴了。”張明遠(yuǎn)道。費無極道:“憋瘋我了,我方才好似又聾又啞,又雙目失明,又缺心眼。”蕭燕撲哧一笑,樂個不住。種浩招呼眾人近前,低聲細(xì)語,道:“他們?nèi)ダ锩嬲f悄悄話,我們也不可胡說八道,有恃無恐,當(dāng)心隔墻有耳。”種溪道:“那我們何不出去,到院子里說話,這館驛雖說不大,可西夏也算給足我大宋一些薄面,院子里還有一個小亭子。”眾人便跟隨種溪,走了出去,一同來到綠瓦紅柱的小亭里,眾人圍著一個白色大理石圓形石桌坐了下來,這小亭也奇巧,雕梁畫棟,頗有中原氣度。
蕭勇道:“你們不必義憤填膺,我義父時常如此口不擇言,還有牛舒溫,畢竟小時候他二人對我和妹妹都很好,我們早已習(xí)以為常。如若你們氣不過,就左耳進(jìn),右耳出好了。”
蕭燕道:“可不是,他們雖說口不擇言,但對我和哥哥有養(yǎng)育之恩。還記得小時候,我們在草原上,被富戶老爺家的孩子欺負(fù),義父和牛舒溫總是替我們挨罵受罰。直到蕭貴哥姐姐當(dāng)上了天祚帝的元妃,義父和牛舒溫大叔才不再被人欺負(fù)了。我們也跟著沾光。哥哥說想學(xué)武功,義父和牛舒溫大叔便托人送哥哥到了大宋中原少林寺習(xí)武。”
種溪道:“如此說來,蕭燕姐姐,你義父便是遼國皇親國戚了。”費無極道:“皇親國戚可不得了,自古便是,‘一人得勢,雞犬升天。’”蕭勇小時候便抵達(dá)中原少林寺,素知許多中原的道理,聽了這話,笑道:“費無極,好你這張烏鴉嘴,居然說我義父是雞犬升天?”
張明遠(yuǎn)道:“大唐楊貴妃有個哥哥叫做楊國忠。”種浩道:“后人如若不知道此人,聽了他這名字,還以為他是國家忠臣。”種溪道:“豈不知,他最是禍國殃民。”蕭燕頗為好奇,隨即笑道:“我想知道楊貴妃和楊國忠的故事。”
蕭勇道:“還是請頭頭是道的費無極說說看好了。”費無極道:“恭敬不如從命,楊貴妃可是個大美人,不過就是有點。”說到這里,看了一眼蕭燕,停了下來。蕭燕見狀,朝費無極胸膛敲了敲,道:“別吞吞吐吐,快說。”費無極道:“就是有點肥胖,楊貴妃可是個大胖妞。一日三餐,要吃十來個雞屁股。”此言一出,眾人哄堂大笑。
張明遠(yuǎn)道:“無極別開玩笑,斯人已去,不可褻瀆。楊貴妃也是大大的無辜和冤枉。他與楊國忠可是遠(yuǎn)房親戚,并非親兄妹。楊國忠不是楊貴妃的親哥哥,也不是楊貴妃的表哥、堂哥,而是楊貴妃的族兄,也就是拐彎抹角的堂哥。楊貴妃和楊國忠既非同父,也非同祖父,而是同一個太祖父。楊貴妃之父是楊國忠的堂叔,在川中時,楊貴妃家和楊國忠家也沒什么來往,只是一門遠(yuǎn)房親戚罷了。楊國忠原名楊釗,一直不務(wù)正業(yè),好吃懶做,還喜歡賭博,到了四十歲還是個街頭巷尾的小混混,楊氏宗族都不喜歡他,后來他也當(dāng)兵吃糧,下地屯田,后來不知何故,居然被授新都縣尉。楊國忠依附蜀地大豪鮮于仲通,遷升扶風(fēng)縣尉。但他還是位微言輕,微不足道。”說到此處,停了下來。
眾人又催促,張明遠(yuǎn)道:“后來楊玉環(huán)當(dāng)了貴妃之后,楊國忠就去找楊貴妃,可想而知,楊貴妃當(dāng)然不愿意搭理他。可正好有一個蜀地官員想巴結(jié)楊貴妃,托楊國忠給楊貴妃送了很多禮物。但楊國忠這種無名小卒是見不到楊貴妃的,可楊國忠腦瓜子很管用,他可是聰明過人,他先找到楊貴妃的姐姐虢國夫人送上蜀地官員幫他準(zhǔn)備的禮物。虢國夫人曾跟楊國忠有過舊情,這時虢國夫人正在寡居,長夜漫漫,寂寞難耐,自然無心睡眠,果不其然,又和老相好楊國忠舊情復(fù)燃,纏意綿綿。于是虢國夫人給唐玄宗推薦了楊國忠,楊國忠為人機(jī)靈,善解人意,時常察言觀色,很會討得唐玄宗的喜歡。楊國忠當(dāng)上宰相,并非楊貴妃的推薦,楊貴妃在這件事上很無辜。楊貴妃只知唱歌跳舞,從未干涉過朝政,也沒什么壞心眼。”此言一出,眾人都將信將疑。
張明遠(yuǎn)道:“楊國忠跟楊貴妃只是遠(yuǎn)親,但是他有一個親舅舅,就是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楊國忠得到唐玄宗的寵信后,還讓唐玄宗給張易之和張昌宗兄弟平了反,昭了雪。楊國忠這樣的小混混,搭上虢國夫人這條線當(dāng)上官已四十多歲,可謂大器晚成。楊國忠的發(fā)跡,是他聰明過人,很會利用人脈。楊貴妃并未主動幫他得以升官發(fā)財,楊國忠一心貼上楊貴妃的面子,利用楊貴妃靠近唐玄宗,為自己贏得榮華富貴。楊貴妃沒有得到楊國忠的任何好處,而楊國忠在楊貴妃身上受益匪淺,最后還連累了楊貴妃,坑害了楊貴妃,這種遠(yuǎn)親真是坑人。如若楊貴妃沒有得到唐玄宗的寵愛,楊國忠一輩子都不會來找楊貴妃,他們之間只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遠(yuǎn)親。遠(yuǎn)親有多可怕?看看楊國忠和楊貴妃就知道。細(xì)細(xì)想來,楊貴妃沒有楊國忠這樣的遠(yuǎn)親,她會平安無事地榮華富貴到老,就不會在馬嵬坡被迫自盡。”此言一出,眾人噓唏不已,悶悶不樂。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