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常山蛇式”
王永利去京城之后,郭松軍和高一寧關起門來,一個教、一個學。
高一寧的靈魂之力簡直讓郭松軍眼紅的不得了,學習各種法術的速度讓他瞠目結舌。王永利還沒回來,高一寧就把郭松軍會的本事全掏空了,只有畫符這一項郭松軍實在不夠精通,只能等王永利回來再說。十多天的時間,高一寧脫胎換骨,靈識更加強大,五感之強很是驚人。千里眼、順風耳不敢說,至少幾丈之內的感知遠超人。
高一寧本來還想學布陣法,郭松軍沒同意:“那可是個大活兒,不僅累人,布陣眼時劈樹挖山都得你自己來,犯不上,也不常用,你有隱身術傍身足夠了,有那功夫你多修煉靈識之力比什么都強。咱們三人屬你的靈識之力最強,你就主攻這個。”
原本還擔心出門買菜讓劉媽和小紅碰到。學了隱身術之后,高一寧一旦感知到二人的氣息,遠遠看到她們的身影,隨便找個背靜點兒的地方一掐訣就地隱身了。
為了滿足高一寧的求知欲,郭松軍最后把自己的看家本事——控靈術也教給了高一寧,也是為了過一陣子方便找人來施工。高一寧學會后小試了一下牛刀:打坐進入冥想后,催動法術和靈識之力,瞬間就將左鄰右舍十多人招了過來。這些人看上去就像是沒有意識的植物人,你讓他們做什么就做什么,之后自己也能慢慢走回家。
高一寧很是得意,卻被郭松軍打擊了:“你這控靈術召來的人一是距離太近,二是數量也不行,你還且得煉呢。等咱們蓋太虛幻境時,那周圍的人不多,得從遠一些的山村和鎮子上招人。你這一陣兒就強化靈識力的訓練,一旦靈識力不斷提高,你的控靈術就會突飛猛進,估計將來甚至可以招來亡魂并支配他們。這一點我和王老道都做不到。你加油啊。”
高一寧忽然想起一個事:“咱們用控靈術招來的人也只是普通的力工,可蓋房子需要專業人員來領著干,這些人你從哪里去找?”“放心。王老道自有本事弄來作匠。他的道行你慢慢就知道了。”
忽忽過了二十來日。這天上午,郭松軍正在給高一寧講佛道兩家中關于人死后靈魂的去向問題,王永利風塵仆仆回來了。
“你自己回來的?”郭松軍看著大口喝水的王永利問道。
王永利放下杯子:“不是。他們在后面,晚上就到。我先回來的,先趕過去把陣法布好。晚上他們直接過來就行了。”
“對,對。咱們是得先過去準備一下。老道,作頭師傅(蓋房子的成手)你帶了幾個來?”
王永利拍拍法器袋:“三個,夠不夠?”
“前期夠了,后面最好能多弄兩個來。你回去再尋摸吧,幾個月一換?”郭松軍問道。
“兩個月吧。我問了一下道觀里的監作,他說咱們這個地方要是弄五六十人一起施工,半年之內就差不多了。我想兩個月一換作頭。下次我弄四個過來。”
“行,那我先弄六十多人過來,每二十人一隊分三組,讓作頭一人帶一隊。”
高一寧盯著王永利的法器袋,“難不成你直接攝了他們的靈魂過來?他們的身體呢?不會讓你弄死了吧?還有以后他們的靈魂會不會受損?”
“行啊,小高,看來跟著郭和尚學得不錯啊。什么話?我怎么能把人弄死?我可是有功德心的道長。想知道哥是怎么做到的不?想就快去給我弄點兒吃的來,早飯都沒吃呢,餓壞了。”“有,有。廚房還有剩下的早點,我去給你拿。”
王永利一邊吃著早點,一邊兒對高一寧解釋道:“這事兒說復雜也復雜,說簡單也簡單。用夢瑜伽術讓這幾人入睡后醒不過來,家屬自然慌了,找大夫看不好,我再讓人暗示他們來玄真觀求助。我給他們看過之后,就說是元神離體了,讓他們把人放在觀里,我用兩個月的時間給他們尋回元神,保證還給他們一個活蹦亂跳的好人。然后他們仨就在觀里睡著,我讓道士們給看著,我帶了他們的靈識就過來了。每天晚上在干活的人中找三個人,把靈魂往里一打,就能領著大伙兒施工了。兩個月之后再把‘他們’帶回去,到時候一人一顆養魂丹喂下去算作報酬,他們還占便宜了呢。以我的功力,靈魂離體三個月后不送回去元神可能會輕微受損。放心吧,不會傷害任何人。”
“郭哥,這個你可沒教我啊!”
“貪多嚼不爛。再說這法子需要畫難度很大的符,這個不是我的強項,你想學找王老道教你吧。我的功力不行,畫一次符就損耗一點兒靈識,很累人的。行了,咱們先過去吧。”
到了娘娘廟之后,三個人先把地方大概丈量好,王永利設好陣眼,畫好符之后,又讓倆人幫忙去找些大石頭。黃昏時分,娘娘廟里再無香客,三人一起圍著娘娘廟四周直到后山布下了一個大陣。
“咱們這陣法脫胎于武侯八陣,就是諸葛孔明傳下來的八陣圖,后世都失傳了,沒想到玄真觀里居然有真跡。八陣圖是孔明在年少時參悟《易經》創制的,融合了道家思想、天文地理等知識精華?。布局包括八個主要陣勢:天覆陣、地載陣、風揚陣、云垂陣、龍飛陣、虎翼陣、鳥翔陣、蛇蟠陣,當時主要用于戰爭。唐代還有以諸葛八陣為基礎創新而成的“裴緒八陣”和李靖“六花陣”。到了宋代,陣圖更是成了當權者以文制武的方式之一,有“至和八陣圖”和“嘉佑八陣圖”。歷代道家在這個基礎上化大為小,創出了很多藏身、藏建筑的小陣法。咱們今天用的這套陣法稱為‘常山蛇勢’,脫胎于孔明八陣中的蛇蟠陣。孔明真神人啊,難怪我周哥說孔明智近乎妖啊!”王永利一邊畫符咒法一邊兒嘮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