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黑暗武道大會
結(jié)束宴會到了小閻王給木易安排的房間里,木易脫下戰(zhàn)甲后才發(fā)現(xiàn)沒有儲存空間真的是太不方便了。
要是在平時他早就把這身沉重的戰(zhàn)甲放到亞空間里,現(xiàn)在卻只能是隨身攜帶免得丟失。
然后木易坐在床頭看向了手里的招魂幡,這種由法則和靈魂力量共鳴出來的死神證明,果然沒有表面看起來那么簡單。
就在他凈化了一萬多亡靈,送它們進入輪回時,木易的死神證明里傳來了一段信息。
〈陰神職位開啟:現(xiàn)在職位鬼卒?!?br />
原來小閻王他們所說的死神證明,真的就是這個世界法則力量代言人的身份證。
而法則力量代言人在其他世界的說法,就是‘神靈’,一種可以使用法則力量的純能量生物。
按照木易手里死神證明傳過來的信息,從他凈化一萬個亡靈成為鬼卒階位開始,每凈化一個數(shù)量級他的陰神職位就會提升一次。
鬼卒,鬼兵,黑無常,白無常,黑羅剎,白羅剎,文判官,武判官,閻羅王,陰天帝…以及最后成為輪回法則代言人(陰神)。
十階升級直到神級,可以說是一套非常嚴謹?shù)撵`魂修煉體系。
能讓人通過自身的努力,直接成為靈魂法則的打工人。
沒錯,木易看過整個死神體系信息之后唯一的感覺就,這不就是一個妥妥血淚打工人系統(tǒng)。
從最開始每一級需要凈化一萬個靈魂,到最后需要凈化十萬億才能升級一次,這輪回法則安排的升級體系要求也太難了。
恐怕一個人拼了老命,能成為閻羅王就算是頂天了,根本不可能像傳承信息里說的那樣最終成為輪回法則的代言人,陰神。
這倒不是說這套陰神體系不好,對于那些沒有什么悟性喜歡 只是埋頭苦干的修煉者來說,沒有比這套陰神系統(tǒng)更加適合的升級體系了。
只要努力就能成神,對于那些喜歡努力的修煉者來說就是一種成神的捷徑。
木易之所以說這套體系沒有人能夠完成,通過努力最終成為陰神。
原因非常簡單,只要計算一下就能明白了。
從最開始的鬼卒需要凈化一萬個靈魂開始,到成為閻羅王修煉者就需要凈化萬億靈魂才能升一級。
這么大的數(shù)量,一個世界才有多少人,多少亡靈。
就算是一千年的時間讓你不停的凈化亡靈,一個人都不可能遇到萬億個靈魂讓你凈化。
所以這套陰神的升級體系就是一套打血淚工人系統(tǒng),給你設定好一個目標之后讓你拼盡血汗也完不成任務。
不過這套系統(tǒng)對于木易來說確實無所謂,他在乎的是這套系統(tǒng)對他完成任務有沒有幫助。
按照傳承過來的信息,木易發(fā)現(xiàn)只要他能升級到閻羅王,就能對這個世界的輪回法則進行一定的觀測和控制。
也就是說木易只要是升級到閻羅王階位,就能對這個世界的輪回法則進行觀察,明白這個世界的輪回法則究竟是出了什么問題才會導致亡靈無法輪回。
所以現(xiàn)在木易除了要調(diào)查魔界的相關(guān)信息,還有就是大量的凈化亡靈滿足死神升級體系的要求。
值得慶幸的是,因為現(xiàn)在木易加入了靈界地府成為死神,他就不需要為亡靈的數(shù)量發(fā)愁了。
這個世界的地府死神為了控制正常世界變異的靈魂,把所有對世界能造成危害的亡靈都抓捕到了地獄中。
小閻王在宴會結(jié)束時曾經(jīng)表示過,現(xiàn)在地獄里每個空間都有大量的亡靈等待木易去鎮(zhèn)壓。
只要木易本身不出問題,整個地府的地獄里鎮(zhèn)壓了上萬年無數(shù)亡靈,都可以讓木易隨意封印凈化。
所以現(xiàn)在木易面臨的問題就是他凈化亡靈的速度。
然而實際上這里面木易也可以有捷徑,能讓他以極快的速度按照陰神的體系提升自身的階位。
現(xiàn)在木易的地獄軍團卡牌不是被封印了嗎,在木易的腦海軍團空間里成了一個擺設,沒辦法使用把撒旦軍團的戰(zhàn)士們召喚出來。
但是隨著塔靈的不斷測試,發(fā)現(xiàn)基于地獄法則的靈魂封印體系,還是能夠正常使用的。
塔靈封印空間里的靈魂,可以不受空間限制的,被法則封印體系的力量送到撒旦軍團戰(zhàn)士們擁有的法則烙印里。
那些被送到撒旦軍團戰(zhàn)士法則烙印里的變異靈魂,在凈化完成后還能回到木易的靈魂空間里。
也就是說,不管是撒旦軍團的戰(zhàn)士還是貔貅軍團的戰(zhàn)士,都可以輔助凈化塔靈封印空間里的靈魂。
這就好辦了,300多萬人在軍團空間里反正也沒有別的事,木易完全可以把這個世界地獄里封印的亡靈送到他們那里,讓他們幫著凈化。
經(jīng)過測試,這種情況下被撒旦軍團輔助凈化的亡靈數(shù)量,也會算到木易的頭上。
木易使用招魂幡抓捕到的亡靈,不管他用什么方法只要可以凈化亡靈,都算是完成了任務。
……
休息了一個白天,木易拿著自己的死神身份牌,乘坐電梯又來到了寒冰地獄。
這章沒有結(jié)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小閻王早就等著電梯的出口,滿臉笑容的等待木易來工作。
這次可不是之前的測試,解除了一座冰山的封印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