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六爻占卜術
這日記本大概比巴掌大一點,陳舊泛黃,還挺厚的。
我趕忙接在手里,打開來,里面是一些圓珠筆寫的字,還有畫的圖,看起來十分規整。
粗粗掃了一眼,都是什么陰陽五行,易經八卦,天干地支……
我如獲至寶,激動地問:“師父,那我今天的作業是不是就不用寫了?”
師父白了我一眼:“寫完作業再看,給你半個月時間,能解出卦象,我就教你,解不出來你就老老實實上學?!?br />
說完,師父又加了一句:“不許帶去學校!”
我開心壞了,只用了半個多小時就飛速寫了作業,然后捧著日記本開始看了起來。
前面寫的都是基礎知識,跟著師父這幾個月,我多少也掌握了一些,所以看起來倒也不算吃力。
但看著看著就越來越麻煩了,不說別的,光是六十四卦我就背了七八天,結果還沒背下來。
師父看我背的吃力,說你先不用背這些,可以先把后面的搞清楚,至于這些卦象,你回過頭來看也行的。
他還說,學習易理的時候,如果卡在某個地方了,搞不懂了,那就索性不管,直接往后學。
當你把后面的內容搞的七七八八了,再回過頭來看前面的,自然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否則的話,即便你死記硬背,卻不明其意,那也白扯。
同樣一本書,你要反復的看,不停的看,當你處在不同的階段時,就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一定要活學活用。
這讓我恍然大悟,于是就往后看,然后才明白,日記本里寫的到底是什么。
簡單來說,周易八卦,分為八宮,合計六十四卦,每一卦有六爻,通過分析六爻之間的生克關系,來判斷所求測之事的吉兇。
師父給我的,就是一個六爻卦術的手抄本。
六爻預測,是古人觀察大自然運行規律總結出來的一項法則。
在上古時期,先圣們使用蓍草進行占卜,這是正宗古法,稱為大衍筮法,是載入《周易》原文的唯一筮法。
大衍筮法是以蓍(shi)草為占問媒介,以演算蓍草策數為筮占途徑,通過演算所得特定數,確定與占問事項相關的爻與卦。
古時周文王演八卦,就是用的這個方法。
《系辭》中提到: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想要占卜的人需要取五十根蓍草,其中一根作為太極,藏而不用,剩下的四十九根分成兩份,象征兩儀,掛一根象征三才,用四根一組進行分組,象征四時,最后的余數夾在指間象征閏。
這樣的復雜操作,三變才能得到一爻,十八變才能成一卦。
每一次變化都需要全神貫注,一絲不茍,才能契合天地之理,探索隱秘,預測吉兇。
雖然這種方法繁瑣,但它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每一步都與天地自然之數相應,仿佛在與天地對話,聆聽宇宙的奧秘。
隨著時間的推移,漢代一個叫做京房的易學大家,覺得蓍草的方法過于復雜,耗時費力,于是進行了革新,用三枚銅錢代替了蓍草,創立了納甲體系,由此開創了京氏易學。
三枚銅錢,正反兩面各有陰陽之象。執錢在手,虔誠默禱,心中所問都凝聚在這三枚銅錢上。然后擲出銅錢,觀察其正反組合,以確定陰陽爻象。
每次擲一次得到一爻,六次擲完則成一卦,簡便易行。
這種“六擲成卦”的方法,就是現在的六爻。
按照師父教的學習方法,我每天努力學習,遇到不懂的地方,我就厚著臉皮去問,而師父也會給我一些指點。
大概,我可能是真的有些天賦,這樣只用了三天時間,我就完成了零基礎的突破,摸清了六爻的起卦方式,以及六爻的原理,還有六十四卦的一些象意。
又過了幾天,我感覺已經有點自信了,于是就按著自己的理解,嘗試著為女鬼起了一卦。
起卦這個事,說起來復雜,其實一點都不簡單。
尤其像我這種新手,僅僅是起卦的過程,就要費一些周折了。
那個年代,六爻起卦是需要手動裝卦的,至于起卦的方法,一般來說有以下幾種。
首先就是搖銅錢,這也是六爻最普遍的起卦法,用三枚銅錢,搖六次,分別記錄每次的結果,由此生成六爻卦象。
除此之外,還有數字起卦法、時間起卦法、漢字起卦法等等。
起卦后,還要裝卦,這是一個相對復雜但有序的過程,順序如下。
尋宮,就是確定所搖之卦屬于八宮卦的哪一個宮。八宮卦即乾、坤、坎、離、震、艮、巽、兌,這是以先天八卦而定的。
安世應,世爻代表自己,應爻代表所測之事或對方。
裝納甲,也叫渾天甲子定局,在實際運用中,六個爻天干用的不多,所以一般只要裝上地支就可以了。
定六親,六親即兄弟、子孫、妻財、官鬼、父母,加上自己。
排六神,六神又稱六獸,即青龍、朱雀、勾陳、騰蛇、白虎、玄武。
以上步驟,僅僅是起卦的基本操作流程,其實很復雜,我只是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
卦成后,還要配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