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一腔熱血的支撐
其實朝廷預(yù)料的不錯,沈羨之已經(jīng)給父親沈北淵去信,想?yún)⑴c到平叛中去,為的就是用這個光明正大的名義,趁此機會壯大自身。
而沈北淵這邊也有這個想法,自古單純的農(nóng)民起義都不長久。他們前期確實勇猛,只是到后期就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讓他欣慰的是自己還沒開口,長子就已經(jīng)來信主動請戰(zhàn)。可是次子卻連這個想法也沒有,如今還在學(xué)習(xí)階段。
無論是沈羨之也好,還是蒼圩反賊,他們都打這個算盤。唯一難受的就是趙凜了,他不僅要和蒼圩反賊打仗,還要對上寧臺南邊的叛軍。他心里清楚青州雖然不安分,但是還沒有放到明面上,所以不會朝他動手。
如今的他已經(jīng)精疲力盡,南邊那些已經(jīng)侵占了寧臺的三分之一,推進速度十分快,最重要的是城中抵擋的官員多是一些魚肉百姓之人,百姓生活艱苦,已經(jīng)活不下去了,所以對上南邊的叛軍大多都是樂文其見。
蒼圩反賊則是想趁著南邊叛軍攻打?qū)幣_之際,快速拿下寧臺剩余的地方。
趙凜給朝廷上書則受到了多方勢力阻撓,比如劉海寧和晉陽王。他們很樂意看到這個場景,最好趁機消滅掉趙忠的一股勢力。
而趙忠被其他人掣肘,只能再次派了兩萬兵,又給了糧草,去信讓兒子堅持,實在不行撤出寧臺。趙忠想著收拾完劉海寧,對付京中的晉陽王世子就相對容易許多,畢竟此人沒有晉陽王那般狡猾老辣。
“少將軍,你確定要這么做嗎?”趙凜幕僚問道。
趙凜點頭繼續(xù)寫著:“我何嘗不知這不過是除狼得虎,可是父親被政敵掣肘,只送來了兩萬人馬,如今的糧草堅持不過兩個月了。”
“少將軍,那沈羨之速來狡詐,前些日子高將軍要前來馳援,卻被此人阻攔,還對外聲稱是在馳援的路上受到蒼圩反賊襲擊,以至于傷重而亡。要屬下看,分明就是他自己想奪權(quán),這才除掉高將軍,還說的那么冠冕堂皇!”其實在幕僚心中,覺得沈羨之的危害遠(yuǎn)在高將軍之上。
“青州表面上是王刺史,實際真正掌權(quán)的是沈北淵,此人在京城隱藏多年,心機深沉,比起讓青州軍權(quán)掌控在一個外姓人手里,自然是更放心自己的兒子。”趙凜說完,吹了吹寫好的私信,蓋上印章,裝進信封里封口,將信使叫進來,將信遞給對方道:“送去石井鎮(zhèn),交給沈羨之。”
幕僚嘆了一口氣,他如何不明白老將軍在京中的不易,“但愿柴將軍能堅持些日子,起碼讓咱們將蒼圩反賊打壓下去。”柴忠義——趙忠的義子,派來幫助平定蒼圩反賊,但因為寧臺南邊出現(xiàn)了叛軍,又被調(diào)去南邊平叛
趙凜是知道自己這個義兄的,對手底下的將士多放縱,每到一處就會發(fā)生劫掠和侵犯婦女的情況,父親趙忠之前也有勸阻,但屢教不改,父親又念著對方是自己的臂膀,就沒有再提。
前幾日,義兄南去平叛,他也是多番勸阻,告誡其收斂心性,可是對方并未放在心上。
“即使咱們敗了,沈羨之也未必會好過。到時候這里就有青州勢力,蒼圩反賊,以及叛軍三方角逐,只怕情況更加復(fù)雜。”趙凜此時此刻已經(jīng)做好了最差的打算。
石井鎮(zhèn)。
沈羨之幾乎同時收到了兩封信,一封是父親的,一封是趙凜的。
父親沈北淵的信中已經(jīng)同意了他的請戰(zhàn),并且將黎大人派到此處坐鎮(zhèn)后方;趙凜的則是讓他支援柴忠義。
丁副將見此情況,不禁憂從心起,“將軍,據(jù)屬下所知,這柴忠義為人很霸道,而且每到一處,手下的將士對當(dāng)?shù)匕傩找捕嘤衅蹓海藭r支援柴將軍恐怕落不著好,還反受其累。”
唐勝雖認(rèn)同,但也帶來了不同的消息:“柴忠義為人確實如此,不過您之前一直讓我關(guān)注叛軍,剛從伏州和定益兩州傳來了新的消息,叛軍首領(lǐng)周世元和手下大將傳冒則發(fā)生了齟齬。”
沈羨之看向唐勝說道:“哦?具體說說。”
唐勝說道:“傳冒則自從跟著周世元打了勝仗之后,就有些膨脹,如今更是貪圖享樂,還命令手下去去搜刮美人,更是讓底下的平民百姓給他送錢。”
沈羨之從來都不看好一頭熱的起義,這些人里面基本都是大字不識幾個,全憑著一腔熱血,可是熱血能支撐多久?
“周世元是帶著底下農(nóng)民起義的,所以打著替天行道,誅殺貪官污吏的口號,之前一直做的都不錯。可他和傳冒則當(dāng)初能在一起造反,不過是因為兄弟情義罷了,可這脆弱的兄弟情能維持幾時。每個人性格不同,如果沒有相應(yīng)的規(guī)章制度,一朝有了權(quán)力自然會膨脹,只是有人可以克制,有人終將淪陷,早晚而已。”
丁副將也說道:“周世元要是處理好還可,若是任由其發(fā)展終究只能走向滅亡,不過無論如何,兩人之間已有嫌隙。”
沈羨之微微點頭,沉思片刻后道:“這倒是個機會。我們先拖延些時日,周世元和傳冒則的矛盾本身就在,至于柴忠義那邊,回復(fù)趙凜說我們正在盡力籌備,不過青州軍和青州的情況還是需要讓百姓知道,有了對比,百姓自然知道應(yīng)該選誰。”
丁副將下去籌備軍需,以備來日出征。
而唐勝則是讓消息流傳開,畢竟你不宣傳百姓又怎么知道呢?只有得知后,將來才會有機會選擇青州軍!
商路就是快,不過才七八日的時間,青州軍的風(fēng)采,以及青州百姓生活的景象就已經(jīng)被整個寧臺州,以及伏州和定益兩地的百姓得知。
如果原先不知道也就沒什么,而人就怕對比,一旦得知后,就愈發(fā)不甘心,更是對能生活在青州的百姓羨慕不已,更是心向往之。
做好這些之后,黎大人也來到了石井鎮(zhèn),沒想到和他一起來的還有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