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秋收,張狂
這個秋天對于京城來說是個肅殺的季節,但是對于沈家來說確是個收獲的季節。
沈羨之再次帶著將士來到了定益城外,士兵們幫著農民一起秋收。
此舉對于他來說微不足道,但是對于長期深受欺壓的百姓確是了不得的事,他們覺得如今的沈家確實在為老百姓做事,為他們著想。
自從沈家人來了之后,他們有了良田,不用挨餓,如今士兵們不僅不欺負他們,還幫忙秋收。注:定益的設定是雖然依舊屬于北方,但是天氣并沒有特別寒冷,因為小麥成熟的早,這里的秋收并不是指小麥,而是指其他在秋季成熟的農作物。
比如:小米,黃米,大豆
吉慶騎著馬匆匆而來,將剛得到的消息告知給了沈羨之。
沈羨之聽到消息之后眉頭輕挑,嘴角露出一抹笑,“這可真是一個噩耗啊。”
吉慶亦低頭壓住嘴角,“是啊,估計過不了幾天,整個大乾都人盡皆知了,只是接下來如何行事,還請公子決斷。”
沈羨之心中清楚,如果自己擅自做主,將此事傳揚出去,父親沈北淵即使不會說什么,但到底是越俎代庖,心里肯定會不舒服。
便說道:“不如何才好,你也知道這事天下人早晚都會知曉,我們何必去做這個壞人,讓別人出頭就好。”
說到這里,他轉身望向田間地頭那些忙碌的身影,繼續道:“要不要打個賭?”
吉慶疑惑道:“賭什么?”
沈羨之道:“就賭父親會不會從青州來信,讓我不要輕舉妄動。”
“公子心中不是已經有了主意,主君想必能預料到。”說話間,又有人騎著馬朝這個方向而來。
“你瞧,這不是有人來了。”沈羨之指著不遠處道。
吉慶定睛一看,“這不是二少爺嗎?他怎么來了?”
“是來送信的。”
果然,沈洛瑜下馬之后朝沈羨之行了一禮,然后拿出一封信遞上來,“長兄,這是父親送來定益的信。”
沈羨之接過來一瞧,信已經打開了。沈洛瑜正要解釋什么,他只抬手道:“你不用解釋,我明白。”
因為他已經打開瞧了,這面上是書信,里面卻是以公文的方式寫的,最先拿到它的肯定是沈祈安。
里面的內容和他猜的不說一模一樣,那也差不了太多,只是最后的命令是讓他帶兵前往寧臺,以防北邊有變。
這和他想的有些差別,原本以為父親沈北淵會讓唐勝主君寧臺北邊,以防不測。
他看完信后,便還給了沈洛瑜,指著眼前的景象說道:“我知道了,只是這秋收也就剩下一兩日就完成了,完成之后我會前往寧臺駐軍的。”
“可是……”沈洛瑜有些糾結。
沈羨之擺手道:“你也不用擔心,只是一兩日而已,局勢上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來得及。”
沈洛瑜終究將剩余的話咽了下去。
而沈祈安這邊,他終于將手頭上的事情做完,忙里偷閑片刻,正悠哉悠哉的喝著茶。
他瞧了一眼隨從賈固,看似反問,實則肯定地問道:“二公子可是拿著書信出城去了?”
“是,您剛離開官邸,二公子就拿著信,騎馬去了城外。”賈固一邊說話,一邊注意著沈祈安的臉色。
“哦,是嗎?”沈祈安依舊是那副樣子,慢悠悠的回復著。不過他心里卻想著,二公子如今才想著和大公子交好未免遲了些,想要交好,要么一直保持下去,從一開始就殷勤著點。而不是視情況而定,這樣只會讓人覺得功利心太重。
賈固瞧著沈祈安的神色,試探性的說道:“這二公子不經您同意,便將文書私自拿給大公子也就罷了,只是這大公子的手伸的未免也太長了些,小的真是為您感到委屈。”
他說到這里,沈祈安神色未變,便更大膽了,“咱們自從來到這定益,表面上這大公子不干涉政務,可是哪兒哪兒都以他為先,就連伏州的周世博歸順,也是最先找的他。”
“前兩個月秋收雖說是向您請示后,才帶著士兵幫百姓收割糧食,但賺盡了好名聲。這次確是連請示都不曾有,帶著士兵去秋收,這分明是不將您放在眼里!”
賈固越說越感覺如此,越說越起勁。沈祈安聽了一會兒,才說:“說完了嗎?”聲音清冷不似以往。
賈固這才察覺到不對勁,趕緊擦了擦額頭上的汗,閉上嘴。
“現如今,這幾州之地雖說姓沈,但掌控它的卻是沈氏的領頭人。無論大公子也好,二公子也罷,他們都是族叔的親兒子!哪里容得了你多嘴!罰半年的月銀,下去領上十棍以示懲戒!”沈祈安說罷,便不再說話,而是閉眼輕聞著盞中的茶香。
直到對方離開之后,沈祈安才睜開雙眼,看向賈固離開的方向。
賈固是跟著他的老人了,兩人一起經歷過困苦,歷經生死才到今天,算得上是患難與共。只是自從來到定益之后,他發現人漸漸的,竟變得張狂起來,如今連兩個公子也敢議論了!
自此改了也就罷了,若依舊如此那也不得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