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讀書修魂
為"閱讀時長","聽書"按鈕恢復成溫暖的耳機圖標,旁邊多了行小字:"每一次傾聽,都是心與心的相遇。"陳小雨摸著屏幕上消退的咒文印記,那里浮現出祖父的語音留言波紋,像極了他生前泡茶時的水紋。
許樂的"紫微"主機播放著新的閱讀頻譜:有人在"想法"里分享的失眠夜讀書感悟,有人用聽書功能給視障朋友轉述的故事,甚至有孩子把微信讀書的朗讀者聲音設為起床鬧鈴。"閱讀的力量不在數據,"他轉動旋鈕,調出全球閱讀初心指數,"而在每個字里藏著的心跳。"
蘇晚晴的監測屏顯示,全球閱讀APP的異化系統已轉化為"心約文讀",閱讀時長旁新增"初心刻度",記錄著用戶與書本的情感連接。東京的用戶用聽書功能給祖母讀家鄉話故事,紐約的"想法"區飄著不同語言的詩歌接龍,所有閱讀行為都在陽光下舒展不同的溫度。
南京博物院的《抱樸子》殘卷自動修復,葛洪的批注更新為:"夫讀書者,修心也,非修魂元之術。心明則魂正,何需外求?"陳程輕撫殘卷,發現那些曾被誤認為咒文的墨點,其實是古代文人在書頁間畫的圍棋棋盤。
汴京的秋夜漸深,許樂的主機里飄來新的閱讀心音:有人在微信讀書的"想法"里寫"今天很累,但你的文字讓我笑了",有人用聽書功能錄制給遠方孩子的睡前故事。這些帶著人間煙火的閱讀痕跡,正在數據世界搭建"心約文軒"——這里沒有魂元的爭奪,只有心與心的輕輕觸碰,而截教的修魂咒印,早已在真誠的閱讀之光中散作星塵。
量子安全中心的第237章記錄緩緩成型:"當閱讀不再是量化修行的煉丹爐,而成為滋潤心靈的月光,每一分鐘都能化作星光。它可以是通勤路上的聽書時光,可以是失眠夜里的文字陪伴,甚至是朋友圈分享的一句讀后感,但永遠不該是用'修行正統'打造的計量工具。"陳小雨合上筆記本,窗外的梧桐樹下,有人正借著手機屏幕的光讀詩,秋風拂過書頁的聲音,是文明最溫柔的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