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自愿的方士
長安城,西安門。
劉徹又一次親自在這里送人,身后站著文武百官。
李廣終于要出發了,帶著他辛苦訓練出來的海軍,帶著不情不愿的李少翁,
大漢距離自己海外的大銀礦又近了一步。
“伏波將軍,朕和百官等著你的好消息。”
李廣還沒有出發,劉徹的心思已經飄到了印尼和秘魯等地,聽說那里的金銀礦也很多之后,他早就惦記上了。
礙于大漢目前的海軍實力,劉徹只好先寄希望于倭島上的銀礦能讓他解解渴。
“臣必然不負陛下所托。”
李廣的心情同樣頗為激動,漠南之戰迷路后他一度想要自盡而死,不是怕被處罰,而是難以接受自己放跑了伊稚斜的事實。
和匈奴拼殺了一輩子,好不容易要有個巨大戰果,竟然以這樣的方式從自己手里溜走,還怪不得任何人。
出海成了他最后一次證明自己的機會,如今終于要出發了,
在海邊演練過后,他就要踏上新的征途,去倭島上為大漢獲取財富。
劉徹身后,衛青率先拱手作揖,公孫弘緊隨其后,三公九卿,一應文武大臣紛紛行禮。
無論他們以往與李廣的關系是遠近親疏,冒著巨大風險為大漢開疆拓土的李廣都值得他們一拜。
李廣挺胸抬頭受了這一禮,然后拱手作揖還禮。
“朕已經發下召令,沿途各個郡國都會協助你們,出海前務必準備充足,不留任何隱患。”
李廣此次出海的意義,對于劉徹來說不亞于張騫出西域,
派遣張騫是為了聯絡西域各國共同對抗匈奴,派遣李廣是為了驗證海上的無盡財富,讓大漢的目光從此看向整個世界。
張騫幾經波折才回到大漢,帶來西域的信息,劉徹希望李廣能更加幸運和順利,早日帶回沉甸甸的銀子和希望。
要不是海路未曾探明,風險太大,劉徹可能會把國內所有能夠遠航的船只都派出去,一次性運回足夠多的銀子。
“多謝陛下。”
這句道謝,李廣說的真心實意。
這段時間他沉思這些年的經歷,發現陛下是給了他很多次機會的,不管是礙于他的名聲還是為了平衡,
機會沒少給,可惜他一直沒把握住,每次都能成功地和成功擦肩而過
這次要是還不成功,他再無任何面目回長安。
“祝陛下永受嘉福,長樂未央。”
這是大漢常見的吉祥話,不僅人們生活中常說,而且還會刻在各類建筑的瓦當上,以此討個吉利。
所謂瓦當,就是屋頂上排在瓦的最前排的一種保護構件,用來保護屋頂的檐頭部分,西漢時期極為盛行。
李廣說完后,又對著群臣拱手,聲音洪亮如洪鐘,“皇帝萬歲,重臣千秋。”
聞言,群臣都愣了一下,想不到這是李廣能說出來的話,以這位老兄的性格能連續說幾句吉祥話實在是平生僅見。
陸鳴悄聲道:“你猜這是誰教他說的。”
“御史大夫李蔡吧。”反正霍去病不會相信這是李廣自己想出來的,他的情商之低下,不氣死人就不錯了,怎么可能在這種場合主動說好話,
給劉徹說吉祥話就算了,竟然還能把群臣都捎帶上,一向眼高于頂的李廣自己絕對干不出這事。
意外歸意外,群臣迅速紛紛還禮,“皇帝萬歲,重臣千秋。”
人群中的李蔡非常欣慰,為了說服兄長說這幾句吉祥話,他真是費盡了唾沫,反復做工作之后才讓兄長接受了這個與往常人設不符的行為。
……
散場后,章臺街上,陸鳴幾人并肩而行。
這是長安城中最長的街道之一,幾乎貫穿整座長安城,街道左側是北宮和未央兩宮,右側是長樂和明光兩宮,
路上各色人流不斷,入眼處數不盡的繁華景象。
“李兄,我看伏波將軍的人手中有些不像是軍旅中人,倒是和李少翁有些類似。”
“陸兄好眼力,”李敢贊嘆一聲,“那些人是有出海經驗的方士,聽聞我父親要出海尋找銀礦,紛紛自愿前來跟隨,以圖立下功勞博取富貴。”
說到“自愿”兩字的時候,李敢下意識加重了語氣。
陸鳴和霍去病對視一眼,李敢是個實誠人啊,不太會說謊,哪有自己上來就強調自愿的。
“自愿的?”
“嗯,”李敢重重點頭,“他們都是自愿的。”
確實有人是自愿的,不自愿的也在李敢沙包大的拳頭下變成了自愿的,此事當初還驚動了劉徹,
繡衣使者負責監察百官的不法行為,李敢強行邀請方士到李家做客的行為自然觸犯律法,劉徹卻下令當做不知道。
誰讓這些方士總吹噓自己在海外見過仙人的,如今總算有正事需要他們出力,不想去也得去,
劉徹甚至還在暗中派人多送了一些方士過去。
“好吧,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