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顏芝儀的小心思
大周的繁華都城內,崔太傅府中被一片片愁云籠罩。崔太傅的小女兒年方十八,正值青春妙齡,卻也正因如此,按照新頒布的大周法令,已然到了“賜婚”的年齡。
崔太傅站在書房之中,望著窗外凋零的花木,雙眉緊蹙,心中滿是憂慮。他在朝中地位尊崇,對女兒的婚事自然有著極高的期望,怎奈舉目四望,朝中文武官員雖多,符合他心意的女婿人選卻寥寥無幾。
“這可如何是好……”崔太傅喃喃自語,來回踱步,手中的折扇不自覺地敲打著掌心。他不想隨隨便便將女兒嫁出去,希望能為她尋得一位才德兼備、前途無量的佳婿,可這尋覓之路,卻似迷霧重重,讓他大傷腦筋。
“老爺--,夫人請您去前廳。”貼身小廝的聲音從門外傳來,打斷了崔太傅的思緒。
“知道了。”崔太傅應了一聲,整了整衣衫,緩緩向前廳走去。一路上,他仍在思索著女兒的婚事,臉上的愁容絲毫未減。
來到前廳,夫人早已等候多時,見他進來,趕忙迎上前去,焦急地問道:“老爺--,曼曼的婚事可有眉目了?這法令擺在那兒,咱們可不能耽擱呀。”
崔太傅無奈地嘆了口氣,說道:“夫人,我又何嘗不想盡快給女兒尋個好歸宿,只是這合適的人選實在難覓啊。這朝中官宦子弟,要么家世不好,要么品行不端,要么才學平庸,怎能配得上咱們的女兒--?”
夫人聽了,也是愁眉苦臉,說道:“這可怎么辦呢?總不能真等著朝廷賜婚吧。萬一賜婚的人不如意,女兒這輩子可就毀了。”
崔太傅在廳中坐下,端起茶杯,卻無心品嘗,只是呆呆地望著杯中的茶水,陷入了沉思。過了許久,他緩緩說道:“夫人,此事還需從長計議。咱們再打聽打聽,看看有沒有尚未嶄露頭角的青年才俊,說不定能為女兒找到良配。”
夫人點了點頭,說道:“也只能如此了。老爺,您在朝中人脈廣,多留意著些。我也讓身邊的人出去打聽打聽,但愿能早日找到合適的人選。”
接下來的日子里,崔太傅一邊忙于朝中事務,一邊留意著各方消息,希望能為女兒找到心儀的夫婿。夫人也沒閑著,派府中的丫鬟婆子四處打聽,還托了不少親朋好友幫忙留意。
然而,日子一天天過去,合適的人選卻依舊沒有出現。崔太傅的愁緒愈發濃重,每當看到女兒在花園中獨自徘徊,他的心中便滿是愧疚。
“阿爺--,您別為女兒的婚事太憂心了。女兒相信,一切自有定數。”女兒看出了崔太傅的煩惱,輕聲安慰道。
崔太傅看著女兒懂事的模樣,心中愈發心疼,說道:“乖女兒,是阿爺沒用,沒能給你找到如意郎君。可爹爹實在不想委屈了你。”
女兒微笑著說道:“阿爺--,您已經為女兒做了很多。女兒相信,屬于女兒的緣分,總會到來的。”
崔太傅望著女兒,心中暗暗發誓,無論如何,都要在法令規定的時間內,為女兒尋得一位滿意的夫婿,讓她能幸福地度過一生……
正當崔太傅為女兒的婚事愁得茶飯不思、百般愁苦之際,下人匆匆來報:“老爺--,李司寇登門拜訪。”崔太傅一聽,趕忙整了整衣冠,快步迎了出去。
李司寇與崔太傅乃是多年至交,平日里交情深厚。兩人見面寒暄一番后,便移步書房。剛一落座,崔太傅便長嘆一聲,將自己為女兒婚事大傷腦筋的煩惱,一股腦兒地傾訴給了這位老友。
李司寇靜靜聽完,眼睛滴溜溜一轉,略一思忖,心中便生出一計。他身子微微前傾,壓低聲音對崔太傅說道:“崔兄,我倒有個主意。你可知,楊堅的表妹呂媛也到了賜婚的年齡。依我看,要想保住你女兒不被隨意賜婚,必須得拖楊堅下水。”
崔太傅微微一愣,臉上露出疑惑之色,忙問道:“此話怎講?這與隨國公楊堅又有何關聯?”
李司寇神秘一笑,解釋道:“崔兄啊,楊堅如今在朝中勢力漸大,若能讓他卷入這賜婚之事,他必定會想辦法周旋。咱們不妨想個法子,將你女兒的婚事與呂媛的婚事攪和在一起,讓楊堅不得不出面。以他的能力和人脈,說不定能幫咱們尋得合適的解決之道,如此一來,你女兒的婚事或許就能有著落了。”
崔太傅聽后,眼中閃過一絲希望的光芒,但隨即又憂慮起來:“可這法子能行得通嗎?萬一楊堅不愿插手,豈不是弄巧成拙?再者,如何才能將兩件事攪和在一起呢?”
李司寇自信滿滿地拍了拍崔太傅的肩膀,說道:“崔兄放心,楊堅此人重情重義,他表妹的婚事他豈會坐視不管?至于如何攪和,咱們可以如此這般……”李司寇湊近崔太傅,小聲地將自己的計劃說了出來。
崔太傅聽著聽著,眉頭漸漸舒展開來,臉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待李司寇說完,他微微點頭,說道:“嗯,此計雖有些冒險,但眼下也不失為一個辦法。那就依你所言,試一試吧。只是此事還需從長計議,切不可操之過急,以免打草驚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
李司寇笑道:“崔兄所言極是。咱們得精心謀劃,務必讓此事水到渠成。只要能讓楊堅參與進來,你女兒的婚事便有轉機了。”
于是,兩人在書房中仔細商討起具體的計劃細節,每一個步驟、每一種可能出現的情況,都一一斟酌。
第二日清晨,陽光透過厚重的云層,灑在大周的朝堂之上。早朝時分,大臣們依次奏報完各項大事后,氣氛原本還算平和。
只見崔太傅整了整朝服,邁著沉穩的步伐走出班列,恭敬地向皇上行了一禮,高聲稟奏道:“陛下,臣有一事啟奏。臣的女兒崔曼與隨國公楊堅的表妹呂媛,皆已到了‘賜婚’的年齡。臣懇請陛下早日為兩位姑娘賜婚,以全陛下關愛臣民之德。”
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泛起一陣輕微的漣漪。站在品級臺前的楊國奇聽聞,不禁一陣發懵,心中暗自思忖:“你女兒到了賜婚年齡,這關我表妹什么事?崔太傅此舉,究竟意欲何為?”他眉頭緊鎖,一臉驚愕地看向崔太傅,眼神中滿是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