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3 章 漢室可興
岳飛從南中回天水前,先到了趟成都。回到成都的第一時間就去了丞相府。
他將南中的情況都如實地稟報給了諸葛亮,并詳細講述了與殷禮所達成的交易細節。
諸葛亮聽完岳飛的講述,微微點頭,眼中露出贊許之色,“鵬舉此行辛苦了,與吳國行商,于我大漢益處頗多。而南中安穩,我軍便可無后顧之憂。”
岳飛抱拳道:“有伯岐和德信兄在,定可保南中安穩。只是關于這南中后續的發展,我們該如何進行?”
諸葛亮輕撫胡須,緩搖羽扇道:“如今漢吳結盟已名存實亡,下一步可謀荊州。吾以為兵不血刃,乃為上策。而南中與其毗鄰,從此處著手,以商貿為主,武力為輔,或可成事。”
岳飛道:“若能兵不血刃,也能讓這世間減少很多傷亡。只是末將擔心,南中諸族人心難測,還需提防他們日后生變。”
諸葛亮笑道:“南中之治,應恩威并施。吾已安排馬忠和張嶷分別在牂牁和越巂招募一支軍隊,在南中駐扎,一面教化百姓,一面監視各方動靜。”
岳飛拱手道:“丞相思慮周全,若有需要,末將愿再赴南中。”
諸葛亮看著岳飛,許久后開口道:“鵬舉,你覺得如今我漢室可復興否?”
岳飛沒想到諸葛亮會突然問此話,他心中斟酌一下,剛欲回答,又聽諸葛亮開口說道。
“南中已穩,今后可開通與吳國商道,涼州已得,西方商道亦可重開,羊毛作坊若是運營得當,亦可作為控制外族之籌碼。"
“如今我大漢,糧食充盈,蜀錦產量翻倍,將來又會有羊毛織物,來增強我大漢國力。”
“有鵬舉相助,又先后得了伯約,士載等忠臣良將,朝堂之上亦是人才濟濟。若能以智謀取荊州,再圖中原,漢室復興指日可待。”
諸葛亮自問自答,目光望向遠方,似在思索著什么。
丞相所言,皆滿含希冀之辭。然不知為何,岳飛卻從中感受到了一縷悵惘之意。
之后,諸葛亮又與岳飛說了一些之后要推行的政令,以及夷洲水軍的訓練情況。
臨走時,岳飛望著伏案處理公事的諸葛亮,轉身出城去找了趟董奉。
......
“唉!馬將軍,你們這些人與其天天來找我,不如從源頭上解決問題。需知人之壽命皆有盡頭,貧道乃醫者,并非神仙。”
董奉搖晃著腦袋說道。
岳飛聞言皺眉道:“你這話什么意思?難道......”
董奉嘆了口氣道:“貧道同你們丞相說讓他與我學道,每天吸取天地精華,領悟大道至理,以他的悟性,沒準真的可以得道開悟,延壽個一兩百年。”
岳飛眉頭皺的更深了,這董奉怎么回事?怎么天天勸人修道?
之前不是一直拉著王大修道嗎?這次來也沒看到王大,難道是終于申請調職成功回無當飛軍了?
董奉:“唉?馬將軍,你這是什么眼神?得道成仙,長生不老,不應該是世人皆向往之事嗎?”
“始皇帝何等人物,舉全國之力都未能實現之事,現在就擺在你們面前,你們一個個的全都不稀罕。”
岳飛見董奉痛心疾首,心情逐漸趨于暴躁,哪還有什么世外高人的樣子了。張了張嘴,勸慰道:“董神醫,每個人的追求不同。丞相所謀非一人之得失,所行之事,乃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與你修行的順勢而為,大道至簡相悖。”
“謖以為,凡人一生雖短暫,但若是能為實現理想,為天下蒼生謀福祉,為后世開太平,亦是不枉此生。”
董奉聽了岳飛這番話,愣了愣,隨后長嘆一聲:“罷了罷了,如此說倒是貧道執念太深了。”
“諸葛丞相心懷天下,志在復興漢室,自是與我等修道之人不同。只是貧道之前就已告知,他日夜操勞,殫精竭慮,長此以往,身體恐難支撐。”
岳飛心中一緊,問道:“謖此次正是為此事前來。不知丞相如今身體如何?”
“丞相積勞成疾,思慮過重,近些年,貧道雖時常為其調養,也只能為其延緩幾年的壽命。”
岳飛聞言陷入了沉思,他深知丞相為了漢室復興殫精竭慮,身邊之人皆勸過多次,讓其莫要操勞,多多修養,只是所有人心中皆清楚,如今這局勢丞相怎能放寬心態,安心靜養。
董奉見岳飛不語,擺了擺手:“罷了,貧道也知道此事誰勸都沒有用,人各有命,貧道還能幫你們再延個三四年。之后如何,且走一步看一步吧。”
岳飛聞得此言,心中對諸葛亮的身體狀況了解了大概,遂向董奉拱手作揖,道謝之后,心事重重的離開了。
從董奉處出來之后,岳飛望著不遠處成都城的燈火繁華,心中思慮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