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天龍世界旁觀者3
劉玉溪修煉的就是北冥神功和小無相功,在傳授她時,逍遙子就和她說了,若她以后收徒,北冥神功是不允許傳授他人的。
《天龍八部》對逍遙子的描述都有點往神話方向發展了,按劇情,“逍遙三老”出場的時候無崖子93歲,天山童姥96歲。
而對靈鷲宮的描述是,已經存在了數百年,既然是數百年,那就是最少存在了200年以上,而靈鷲宮又是逍遙派的門戶之地,料想逍遙派也存在了數百年。
那逍遙子到底多大呢?有一說:逍遙子原名叫潘閬,逍遙子是他入道之后的道號。他出生于五代亂世的后唐年間。
書香世家的他自小熟讀儒家經典,一心出仕入世,輔佐明君治平天下。奈何時值亂世,政權更替頻繁,中原腹地,石晉滅唐,晉立卻未能改變亂世,紛紛擾擾,幾經波折,終不得實現心中所想。
仕途不順,意志消沉,在而立之年,轉儒入道,學魏晉風度,避世于山林,取號逍遙子。
道書讀得多了,反而大徹大悟,知道一切全是緣法,又參透了清凈虛無的妙詣,于是更加苦心潛修。
此后逍遙子在道藏中參透“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天下柔弱莫過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正言若反”、“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順”。
因此悟出一套道家武功原理,憑此武理,融匯貫通,慢慢竟創出了輝煌后世的“逍遙派”武學。
道學既成,逍遙子之名,聲名遠播,后晉朝廷幾次請他出山入仕,都被疏狂的他所拒絕。
后來慕容龍城游歷北朝南歸燕子塢之時,于途中聞得逍遙子大名,于是尋山問林拜訪了他。
逍遙子見慕容龍城謙謙君子,刻意為難了慕容龍城幾次,慕容龍城照舊對他恭敬如初。于是開懷接納慕容龍城,與他談經論道,授他大藏道法,整整七天七夜。
慕容龍城學到了他一生曾未涉及之學,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加那些年的江湖閱歷,融會貫通,對武學之理豁然開朗。
逍遙子更是將他創立“小無相功”的初衷原理與之相告,慕容龍城當下就有所領悟,再經自己七七四十九天的糅合,在“小無相功”模仿他人武學招式的基礎上創出了“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借力打力的絕技“斗轉星移”。
逍遙子于名利無求,卻對長生之術頗為癡迷,當他聽到南詔國(后來的大理)有個不老長春谷,谷中有道不老泉,還有一部教人怎樣長生不老的神書時,馬上就動身前往大理。
在大理,他遇到了另一位名震后世的人物,他就是大理開國皇帝段思平。
段思平出身南詔武將世家,祖上雖然顯赫,但到他出生時已經是個沒落貴族。但他武藝超群,胸懷大志,心記民間疾苦,后來積功升至通海節度使,成為統轄一方的大將。
此時的南詔國先后被鄭買嗣的“大長和國”、趙善政的“大天興國”和楊干貞的“大義寧國”取代。政權更替頻繁,相互更迭時都免不了有一番殺戮,弄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段思平早有了結束這個分裂局面一統南詔的決心,奈何手下缺少武功高強之輩,甚難開辟局面。此時與逍遙子的相遇,可謂是天助他成就大業。
逍遙子和段思平因救被楊干貞政權奴役的白蠻族民而相識,作為漢裔白蠻的段思平對中原名士甚是仰慕,見到逍遙子乃是個豪放飽學之士,對他更加欽佩不已,欲聘之為上賓,行討教之事,助自己一臂之力。
而潘閬此行南詔是為了尋找長春不老谷,奈何人生地不熟,見段思平對自己甚是尊敬,生性豪放的他于是隨段思平回他的帥府,也是借機探訪不老谷的相關信息。
段思平本身深研佛法,逍遙子授他高深道學,道家武學吐納采氣調息之理,佛道交融,竟然讓他對武功之理豁然開朗。
再加上他的武學天賦,創出了采納自然之氣化為體內真氣,養調息化內功,又以真氣催動內力,匯聚指尖,化出無形劍氣的三套絕世武學。
這就是后來的“枯榮禪功”、“一陽指”和“六脈神劍”。后來段思平憑借這絕學力平南詔之亂,推翻了楊干貞的“大義寧國”,建立了大理國政權。
而逍遙子也在段思平的幫助下獲得了長春不老谷的具體方位,疏狂不受拘束的他,婉拒了段思平高官厚祿的承諾,只身前往尋探不老谷。
不老谷位于大理善巨郡之北、吐蕃以南的高山中,向來與外界斷絕,谷中之人長飲不老泉,無論男女,皆能活到百歲以上,且百歲老人又都烏發朱顏,近似十來歲的少年少女一般,永葆青春。
逍遙子探訪而至,谷中之人皆倍感驚訝,畢竟谷中從無外人至此。谷里曾有人拉著大松樹上長藤,蕩出谷來,但出來之后就再回不去。
因為出來的谷中之人剛開始依舊臉白唇紅,年輕美貌,不過在谷外住不了幾天,黑發就轉雪白、背駝身縮、滿臉皺紋,幾天之內就似乎老了百歲,再過幾天就死了。因此外界之人皆說谷里有妖怪,誰都不敢進去。
小主,
其實這是谷中之人常喝不老泉所致,谷外無此泉水飲用,衰老也就隨之而至。逍遙子了解了不老泉的這番功效之后,就把方向定格在了那部教人長春不老的神書之上。
進谷之后,癡迷長春不老之心愈加強烈,在探得神書所藏之處后,竟然不顧谷人的阻止,強行搶奪了神書,出谷揚長而去。
谷中之人沒了神書,害怕外界之人又來再生事端,因而在谷外的大樹上刻上他們的文字,告訴外人,神書已經沒有了。
這些字后來在段譽他們尋找至此時,根據他的隨臣巴天石所譯為兩句話:“神書已隨逍遙去,此谷惟余長春泉。”
逍遙子獲得神書之后,離開大理,也不再返回中原,而是到了天山縹緲峰,修建了一座靈鷲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