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雙腿如剪鎖喉扣臉
中華武林一向有“南拳”、“北腿”之分。
其中‘北腿’中歷史最為悠久的,并非內家三拳或外家殺拳八極拳,而是戳腳翻子拳,其對拳腳及身體上的訓練及實戰技法,可謂是“北腿”一脈最具代表性的優秀拳種,例如隱藏在上藝學院之中,如今文武科班學員的國術教頭井殘生,便曾是兇名顯著的翻子拳王。
燕青翻子拳,則是戳腳翻子拳里的經典拳法,盛行于京津河北一帶。
該拳法與戳腳翻子拳的區別在于身法上的靈動,加上腿法上的舒展與實戰技巧,可謂“拳出如猛虎咆哮,身行似蛟龍蛇行”,內外兼修、攻防結合的一套實戰拳術。
李剛年輕雖輕,但卻因為復仇的動力,在山林間磨礪修行多年,在他行走站立的時候,也會隱隱露出那種鋼柔相濟靈活多變的痕跡。
以楊猛通神入化后的眼力,自然不會看錯,而李剛這人的性子,顯然也不會賴皮否認。
所以,當李剛與那日本浪人開戰之后,他便極為聰明地選擇了楊猛的戰術。
燕青翻子提倡手腳并用,其中又以腿功和身法見長,素來享有“燕青翻子拳中王”的美譽,等到李剛這一動手,更是將其龍騰虎躍般的身法特點,發揮得淋漓盡致。
短短的三連擊打弓步崩拳,直指李剛的頭臉胸肩,腳下的腿法雖然看似緩慢直接,但對于李剛的威脅,卻比繁復的拳掌攻擊還要大,往往一腿一腳踢出,便會在空氣中,發出沉悶的轟響與輕微的震蕩。
啪啪四拳對轟,李剛飛拳如雨,連連擊打在對手的小臂與腕部,消弭掉對手劈臉斬肩的殺招,但從手上傳來的暗勁來看,對手的發力技巧顯然已經達到了一定的層次。
這種人,大多是經受過中國傳統武術傳承的。
湖城琉山身上的氣勢不住拔升,漸漸地愈發有些驚人,重如千鈞的拳腳發勁雖然沒有李剛的迅疾刁鉆,可在那股巨大的爆發力驅使下,一招招看似簡單野蠻的拳腳轟擊,卻讓李剛漸漸放棄了正面硬的想法。
湖城琉山的身材略顯粗壯,但一對手臂上的功夫,卻是暗勁精通的層次,曾經一連劈斷十幾根牛角,而雙臂絲毫無損,尤其擅長直進掌突劈斬式,開拳不過短短的十幾秒鐘,可卻已經打出了一往直前有進無退的兇猛與血勇,無論李剛身形如何變幻,他都只是一心一意地連步奔踏,以長槍般的手臂,連連弓步突刺打向李剛的頭、眼、耳、心等要害。
“嘿嗖嘿嗖!”
湖城琉山口中吐氣發聲,與空氣中爆發的陣陣裂響幾乎連成了一片,而這種連綿緊張的攻擊節奏,讓強如李剛這等好手,也愈發不敢正面硬碰他的劈掌手刀,剛剛試探性的幾次搭手與鞭腿攻擊,盡管接連擊歪了湖城琉山的三連步追打,但手腳上傳來巨大的沖擊力,卻讓李剛的腿腳漸漸感覺有些發麻腫脹……
“很兇悍也很蠻橫的外家橫練打法!”
李剛腳下騰轉橫挪,腦中卻在飛速地運轉,盡管心里對楊猛仍有些不太服氣,可身體卻已經本能地試探起他所說的戰術,不斷地避開湖城琉山的正面攻擊,努力將身法與步法的落點,死死地定在湖城琉山的側身位,只是偶爾退無可退的時候,才飛速地與他四拳相擊見招拆招,“這個叫‘湖城琉山’的唐手拳師,不單具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其深厚的弓打掌槍技巧,已經深得福州湖城流唐手道的真傳……”
湖城流唐手,始創于琉球蔡肇功,發揚于三代宗家蔡以正,后更名為湖城以正,是活躍于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末期的武道宗師,也是一名親清派的人物、脫清人。
1848年,16歲的蔡以正隨父蔡昌偉、兄蔡大禎前往中國,學習儒術、兵法和戰陣武術,并拜紫禁城內的北派武官石千山為師,學習實戰大槍術、與弓箭弓身殺技法,直至學了二十年,才算藝成回歸琉球。
到了1879年,琉球被日本吞并,改名為沖繩縣后,更名為湖城以正的蔡以正借著保護請愿使的身份與機會,同神山庸忠等共13琉球志士一同前往中國的福州,希望清朝官方同日本進一步交涉,恢復琉球國的國統。
當然,這時的清政府,已經毫無跟日本據理力爭的勇氣,更不要說與日本沖突,只為了恢復在他們眼中可有可無的琉球國祚。
于是,在久候沒有回音的情況下,蔡以正又護送向德宏、林世功、蔡大鼎、李文達等使節前往北京交涉,可惜多方活動之后,仍然復國未果,最后只得灰心失望地一同回到福州。
盡管蔡以正最終沒有回到琉球,而是在福州的柔遠驛開設了自己的唐手道場,傳授他習練了三十多年,并加以融會貫通的拳槍手刀技法,但他在回歸琉球生活的那些年中,也同樣將湖城流的唐手傳承了下去,并通過以同樣目的躲避到福州的上地完文、東恩納寬量等唐手宗師,將湖城流的名聲一點點流傳回琉球。
湖城琉山,算是在琉球被吞并后,第一批成長起來的武斗家,盡管他也曾在福州的唐手道場受訓幾年,但因家族的關系以及從小受到的日式武士道教育影響,他已經完全將自己當做一個日本人了,甚至在很多時候,他比普通的日本人還要更為在意個人的武勇、名聲乃至所謂大和民族的榮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
這是一個奇怪的民族融合現象,但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卻是屢見不鮮層出不窮。
李剛并不知道這其中的淵源,他也不需要知道,他只知道對手是個極為注重實戰的唐手拳師,且行拳發勁都極其兇猛無匹,只是在他接連試探了幾次之后,才發現湖城琉山的步法確如楊猛所說的那般,主要以上肢的槍術拳法為主,且步法一經施展,典型的有進無退。
這種剛猛直入的唐手打法,正體現了湖城流脫槍為拳,化步為弓的戰陣殺氣與神意,只是在李剛忽然變幻了打法,以靈活得過分的身法不住擾亂他的出拳,又不停地從側面連連出擊干擾的戰術,使得原本氣勢如火的湖城琉山,漸漸地失去了他兇猛無匹的戰斗節奏,甚至一點點的手忙腳亂起來。
呼呼……
錯身而進,低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