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改革抵高潮,民意得伸張
改革抵高潮,民意得伸張
李明站在窗前,夜風輕拂,那風像冰冷的小手劃過他的臉頰,吹動他的衣袍發出輕微的沙沙聲。
他的目光投向遠處,城墻上的燈火星星點點,微弱的光線在黑暗里閃爍,如同散落在黑夜里的螢火蟲。
他深吸一口夜晚有些涼意的空氣,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
宋濂要告狀?
呵,老頑固,盡管放馬過來吧!
他知道宋濂聯合了一批老學究,正準備聯名上書朱元璋,給他安上“擾亂朝綱,禍國殃民”的罪名。
但李明絲毫不慌,他早已料到改革會觸動一些人的利益,必然會遭到反擊。
只是沒想到,這老小子動作還挺快。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誰怕誰啊!
他回到桌案前,點燃一支蠟燭,蠟燭芯燃燒時發出輕微的噼啪聲,昏黃的燈光映照在他平靜的臉上,那燈光的熱度仿佛能讓他感受到一絲安心。
他提筆寫下幾個字——“民心所向,大勢所趨”。
宋濂等人,不過是螳臂當車,蚍蜉撼樹!
他們的反對,只會更加堅定他改革的決心。
第二天一早,李明便動身前往劉伯溫的府邸。
他知道,劉伯溫雖然沒有明確反對改革,但也一直持觀望態度。
要化解這場危機,必須爭取到劉伯溫的支持。
劉伯溫的府邸,古樸而雅致。
李明走進書房,只見劉伯溫正坐在案前,手捧一本書卷,眉頭緊鎖,似乎在思考著什么。
“先生,打擾了。”李明拱手行禮。
劉伯溫抬起頭,看到是李明,微微一笑:“是九公子啊,快請坐。”
李明也不客套,直接開門見山:“先生,關于我推行的改革,想必您也聽到了一些風聲……”
劉伯溫放下書卷,沉吟片刻,皺著眉頭說道:“九公子的改革,確實有些激進,你可知這改革一旦推行,朝中必定動蕩不安,各方勢力難以平衡,也許會引發內亂,這可是動搖國本之事啊。”
李明微微一笑,目光堅定地說:“先生,改革的陣痛在所難免,但長痛不如短痛。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大明江山,為了百姓福祉。元廷腐敗,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我們推翻暴政,建立新朝,難道是為了延續舊制度,讓百姓繼續受苦嗎?如今的大明就像一個病入膏肓之人,若不猛藥去疴,難道要眼睜睜看著它衰敗下去?”
劉伯溫沉默了,他看著李明,李明的話,如同一道驚雷,在他心中炸響。
他一直以來,都專注于權謀策略,卻忽略了最根本的問題——民心。
李明繼續說道:“先生,我知道您擔心改革會引起動蕩,但長痛不如短痛。與其讓問題積壓,最終爆發更大的危機,不如現在就進行改革,將隱患扼殺在搖籃之中。陣痛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我們堅持正確的方向,最終一定會取得勝利!先生,您是當世奇才,您的智慧和謀略,對于大明來說至關重要。我希望您能夠支持我的改革,與我一起,為大明,為百姓,開創一個新的時代!”
劉伯溫看著李明,眼中漸漸流露出贊賞之色。
他被李明的真誠和決心所打動,也被他描繪的未來所吸引。
“九公子,老夫佩服你的遠見和魄力。”劉伯溫起身,對著李明深深一揖,“老夫愿意助你一臂之力!”
李明大喜過望,連忙回禮:“多謝先生!有先生相助,大事可成!”
兩人相視一笑,一種惺惺相惜的氛圍在書房中彌漫開來。
與此同時,皇宮之中,宋濂正聲淚俱下地向朱元璋控訴李明的“罪行”。
“皇上,九公子推行的改革,簡直是胡鬧!他竟然要廢除科舉,改用什么……什么‘學校’選拔人才,這簡直是荒謬至極!還有,他還說什么要減免賦稅,鼓勵商業,這不是要動搖國之根本嗎?”宋濂說得唾沫橫飛,那飛濺的唾沫星子似乎都要濺到朱元璋的龍袍上,仿佛李明犯下了滔天大罪。
他身后的幾個老學究,也紛紛附和,一個個義憤填膺,聲音在空曠的宮殿里回蕩,仿佛要將李明生吞活剝了一般。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臉色陰沉,一言不發。
他聽著宋濂的控訴,心中不禁泛起一絲疑惑。
李明推行的改革,確實有些激進,但他總覺得,李明似乎另有所圖……
“皇上,您一定要阻止九公子,否則大明江山危矣!”宋濂聲嘶力竭地喊道,那聲音在宮殿里嗡嗡作響(聽覺)。
朱元璋眉頭緊鎖,緩緩開口道:“宋愛卿,你先下去吧,朕會考慮你的意見。”
宋濂還想再說什么,但看到朱元璋不耐煩的眼神,只好悻悻地退了下去,腳步在宮殿的地磚上發出沉重的聲響。
朱元璋看著宋濂離去的背影,他心中暗道:“重九,你到底想干什么?”
李明推行的改革,如同春風般吹遍了大明疆土,百姓們奔走相告,歡呼雀躍的聲音傳遍大街小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們不再像從前那樣愁眉苦臉,而是充滿了希望和活力。
市井之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