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朝堂上 領(lǐng)命征東虜
依舊是深夜,地點是紫微宮。
昭景女皇身上裹著棉被,卻是坐在窗邊,呆呆地看著外邊。
小莊靠了過來,低聲道:“陛下,該睡了,明日還要早朝呢。”
昭景女皇搖了搖頭,道:“睡不著啊,東虜?shù)墓菰絹碓矫停滋斓臅r候,宋山敖也回來了。”
小莊道:“他知道周元回京要掛帥了?”
昭景女皇道:“他是幾朝老臣了,聰明著呢,怎么會不知道這些消息。”
“他也是準備退位讓賢了,打退東虜,以小師弟的履歷和功績,是要封公的。”
小莊道:“那陛下還擔(dān)心什么呢。”
昭景女皇輕聲道:“一方面是這一仗難打,遠比中原更難,就算是小師弟出馬,也未必有希望。”
“另一方面是…小師弟不安分,令我傷心。”
小莊笑了笑,不敢輕易搭話,只是低聲道:“陛下不信任周元了?”
昭景女皇苦笑道:“窮酸秀才,贅婿出身,一年之內(nèi)封侯,也才十九歲。縱觀古今歷史,又有幾人做到?這還要怎么信任?”
“任何一個帝王,都不如我這般信任小師弟了。”
小莊道:“既然信任他,就沒必要再擔(dān)心他吧?”
昭景女皇嘆了口氣,道:“小莊啊,你不在我這個位置,所以對很多事不敏感。”
“小師弟這一年來,做了很多事,其中有一些事,是君王所不能容忍的。”
小莊道:“那陛下還讓他掛帥?”
昭景女皇道:“一方面是只有他有希望阻擋努爾哈赤,另一方面…我依舊信任他。”
“我只是害怕小師弟太過年輕,因年輕而偏執(zhí),最終走上歪路。”
“他只要不走上歪路,好好輔佐我…那個李玉婠說我給不了小師弟太多,頂多封個國公罷了。”
“其實不然,我不是個把祖制當(dāng)天理的君王,什么異姓不能封王?對于小師弟,我就算封他一個郡王又如何?天下誰敢反對?那些個文臣誰敢反對?”
小莊笑道:“所以陛下期待的結(jié)局,是打退東虜,平夷四海,振興大晉,穩(wěn)坐江山,封周元為王,與之共享太平盛世。”
聽到這里,昭景女皇也不禁笑了起來,點頭道:“還是你懂我,這是我的愿望,只是我也不知道這樣的愿望,算不算奢望。”
小莊道:“陛下是江山之主,國之圣君,自然可以做主。”
昭景女皇道:“是啊,我希望能做這個主。”
“這次我叫采曦回來,是想著她年齡不小了,打算把她許配給小師弟。”
“這樣我和小師弟除了是同門之外,也算是沾親帶故了,以前的矛盾也該煙消云散了。”
小莊愣了愣,隨即笑道:“陛下英明。”
……
翌日,穿戴整齊,進皇宮,參加早朝。
時隔幾個月,再次見到楊國忠等閣臣,真是不勝唏噓。
那時候這些閣臣還掌握著大晉的權(quán)柄,還在玩相權(quán)對抗皇權(quán)那一套,現(xiàn)在他們都老實了,都成了大晉的忠臣了。
看到周元,他們面色各異,也似乎有些感慨,一個個搖頭嘆息著。
“吳清榮,說說山海關(guān)的情況吧。”
昭景女皇開口,這是要攤牌了。
吳清榮當(dāng)即出列,施禮道:“啟稟陛下,東虜敵寇每日進攻山海關(guān),戰(zhàn)況激烈,雙方皆損失慘重。”
“伍定鐘、龐立興兩位將軍,還在竭力抗敵,然守軍只剩不到五萬,邊事情況緊急,亟待支援。”
這種情況內(nèi)閣大臣以及勛貴核心人物都清楚,但再下一級的臣子就不知道了,所以聽聞此話,一個個面色大變。
山海關(guān)是神京的最后一道關(guān)口了,一旦失守,東虜就要長驅(qū)直入,進攻神京了。
昭景女皇道:“山海關(guān)亟待支援,而我大晉山東、冀州已無兵可用,金陵、湖廣之兵也是鞭長莫及,如今恐怕只能派出五軍營六萬將士了。”
眾臣的目光都聚集在了周元身上,誰都知道這一次他回朝是要領(lǐng)兵出征的。
這個向來遭人妒忌的寵臣,幾乎已經(jīng)成了邊關(guān)戰(zhàn)事的唯一希望了。
周元也知道,此刻要表態(tài)了。
他站了出來,大聲道:“啟稟陛下,微臣忝為五軍營大都督,見國事艱危,邊關(guān)告急,豈能不憂心如焚。”
“臣請命,帶五軍營六萬將士,出征東虜,支援山海關(guān),與敵寇決一死戰(zhàn)。”
語氣堅定,吐字如雷,那剛正不阿的氣質(zhì)和自信的態(tài)度,讓在場眾人慌亂的心都安定了不少。
楊國忠等人對視一眼,心中也不禁感嘆,在打仗這方面,周元的確足夠給人信心。
昭景女皇當(dāng)即道:“好!忠武侯憂心國事,朕心甚慰,內(nèi)閣即刻擬旨,著忠武侯、五軍營大都督周元,為征虜抗敵大元帥,帶領(lǐng)五軍營出征,支援山海關(guān),節(jié)制山海關(guān)等各系大軍,臨時統(tǒng)管一切軍政要務(wù)。”
“賜天子劍隨身,所到之處如帝躬親,可先斬后奏,便宜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