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供長明燈
果然,岳清揚對千字文的學習并無興趣,他只是需要一個合理的理由來光明正大地沉浸在書卷之中。身為曾經征戰四方的少年帝王,精通兵法,怎么可能到了成年還沉迷于啟蒙讀物?
岳清揚輕輕垂下眼簾,掩飾住內心的驚訝,“這書乃大小姐所贈,岳清揚視若珍寶,不敢有絲毫損壞。”
江頌宜抬起眼眸,目光冷冽如冰。
真是兩面派。
然而,前世她就是吃了這一套。她的深情被那些所謂的哥哥們一次次踩在腳下,唯有岳清揚對她如此珍視,因此她對這個寄人籬下的少年特別照顧,仿佛是在彌補自己缺失的溫暖。
“聽聞大小姐今日從外界帶回了兩車的書籍?自我離開故土,還從未見識過如此豐富的藏書。”岳清揚說話時,眉梢微蹙,眼中流露出淡淡的憂傷和脆弱,令人心生憐憫。
他深知江頌宜自鄉野歸來,對文字一無所知,因此她帶回了兩車的書籍。
盡管他并不需要那些雜書,可江頌宜若是送他,自然也有其用途。比如,在其中夾藏一些東西,日后或許能將永定侯府拖入深淵。
他本以為如此楚楚可憐地一提,江頌宜便會像過去一樣出于同情而施舍于他,然而沒想到,江頌宜只是微微點頭,冷淡地說了一句:“你還真是可憐。”
話落,她便閉嘴不言。
岳清揚那只懸垂在灰暗寬廣的衣袖下的手,輕輕一握,盡管他為實現目標常常在人前示弱,但他最深惡痛絕的,莫過于他人的同情。
他問道:“大小姐這次帶回府中如此眾多的書籍,莫非打算效仿二小姐,勤奮攻讀,修煉書法?”
江頌宜輕嗤一聲:“難道你也認為我是在效仿他人,施效顰不成?”
自從她攜帶書籍歸府,耳畔便充斥著下人們的竊竊私語,畢竟人盡皆知,她自鄉野歸來,對文字幾乎一無所知。
然而岳清揚卻輕輕搖頭:“大小姐勤奮好學,實為佳話。這部《千字文》我已爛熟于心,大小姐盡可以拿去作為啟蒙之用。若有疑難之處,盡管來詢我。在求知的道路上,你我彼此扶持。”
如果不是上一世他在返回東陵前設下的陷阱,與江玉窈一同給她扣上了叛國的惡名,江頌宜幾乎要相信他的花言巧語。
江頌宜笑容淡然:“這倒不必了。我不同于質子殿下那般孤苦伶仃,若我有心向學,我父母自然會為我請來德高望重的師傅,指導我詩詞歌賦。”
岳清揚眼中閃過一絲陰霾。
他感覺江頌宜對他的態度似乎已不如往昔那般親切和善。
岳清揚凝視著滿園盛開的桃花,聲音低沉而失落:“此時此刻,太白山上的海棠花想必也已盛開。當年我在金都作為質子時,途徑太白山,曾在榮恩寺為我那生母點上了一盞長明燈,那時山上的海棠花正艷麗綻放。”
江頌宜輕輕一嘆:“唉,你真是個可憐人。”
岳清揚額頭上的青筋微微跳動。
江頌宜就只會重復這一句嗎?他需要的不是她的同情,而是她的理解,不是讓她口頭上不停地強調他的可憐!
岳清揚輕輕地嘆了口氣:“我是在赴質的途中得知我娘親去世的消息,遺憾的是,我至死都未能見她最后一面,未能為她守孝送終,只能在異國他鄉,為她遙遙點燃一盞長明燈。”
江頌宜垂下眼眸,凝視著他。
上一世,岳清揚也曾對她傾訴過他的悲慘往事。
那時,她出于對他的同情憐憫,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他,帶他出府前往榮恩寺,讓他親自為他的娘親供上一盞長明燈。然而,供燈只是他的一個幌子,他出府的目的,實際上是為了與陵的線人秘密接觸。
就在那一次供燈之后不久,西晉太子遇刺身亡的消息便傳遍了。
太子身亡,原本暗流涌動的儲位之爭立刻浮出水面,西晉的權貴們為了爭奪權力,不惜陷害同僚,甚至拿無辜百姓作為犧牲品,西晉陷入了一片混亂苦難之中。
永定侯府與四皇子之間的婚約,自然將江鼎廉的家族也牽扯了進去。在這波詭云譎的漩渦中,江鼎廉無暇他顧,對岳清揚的監視和關注也因此松懈,這才為岳清揚提供了逃回東陵的契機。
“聽說侯府的老夫人每逢月之中旬,便會帶領府中的女眷前往榮恩寺進行祈福。或許就在這幾日,大小姐若是前往,能否代我向生母的靈位重新供奉一盞長明燈?我生母生前極為喜愛海棠花。”
岳清揚的聲音帶著一絲凄涼,他凝視著江頌宜的目光如同秋水盈盈,那清瘦而俊秀的面龐上,寫滿了小心翼翼的懇求,令人一見之下,便難以拒絕。
江頌宜心中微微一嘆。
她從前怎么沒察覺到,岳清揚在扮演柔弱和可憐方面,競比江玉窈還要擅長?
怪不得他后來會為了江玉窈發動兵馬搶婚,原來兩人竟是同一路數。
在上輩子,她正是因為同情岳清揚,覺得他太過凄涼——母親去世時未能見最后一面,無法親自祭拜,只能在異國他鄉供一盞燈。如今被囚禁在府中,連親自供燈都做不到——所以才私自帶他去了榮恩寺。
而在此生輪回……
江頌宜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下來:“這有何難?不過是一盞長明燈的供奉罷了。需要多少銀兩,質子殿下,你先將銀兩交給我,明日我便會為你前往榮恩寺供燈。”
岳清揚微微一愣。
江頌宜的反應,與他所預料的截然不同?
她對他如此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