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新生日不落大國
時間很快就到了二月十五;
全國都彌漫著歡樂的氛圍,所有百姓此刻才知道,他們有了皇帝。
數千年來;
中國百姓都有皇帝,而這幾年卻只有個國王,他們很不習慣。
(PS:各種儀式流程,懶得寫了,那是水字數。)
長安城;
原來的王宮,現在可以算是紫氣東來,成了皇宮。
大殿之上,所有重要的文武重臣齊聚;
包括林鳳祥、陳玉成、李秀成、劉麗川、徐耀等一方統帥。
“現在宣布封爵名單!”
政務院總長張集馨一開口,下面就喧鬧起來。
“轟!”
所有人等候的時機,就是這一刻。
“靜!”
張集馨嚴肅的大喝一聲,終于讓所有人都安靜下來。
事先;
他們已經知道大夏帝國的爵位制度,依照古代傳統,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
可以世襲,但須降等襲爵。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這句話是沒有錯的,歷史各朝代與國同休的勛貴,在后期都成了國家的蛀蟲。
所謂降等,就是每傳一代,就得降等。
即使是公爵往下再傳四代,第五代就是平民了。
也就是一百年,就沒了。
這中間,有個很關鍵的不同,來適應新時代的規則。
那就是爵位只代表地位,不再有俸祿和特權。
而給各爵位的首封之人,獎勵相應等級的土地,襲封者不再獲得。
同時;
還加上了一個緊箍咒,那就是:
“推恩令”。
所有嫡子,都可以獲得同等爵位,不管有多少個。
如公爵如果有五個嫡子,那五個兒子全會是侯爵,而公爵的土地全部平分。
正妻再怎么能生,又能生多少。
至于什么私生子、繼子、妾生子,那是任何權利都沒有。
馮瑞科雖然是新時代穿越過來的,但對于這一條古代傳統,是非常支持的。
“幾千年時間形成的繼承制度,可不是糟粕,而是血的教訓和經驗的總結。”
前世;
私生子都有繼承權,亂七八糟,使社會毫無底線,道德淪喪。
“林鳳祥、李開芳,封公爵爵位,土地一千五百萬畝。”
“劉麗川、徐耀、李秀成、陳玉成、葉藹亭……等10人,封侯爵,土地千萬畝。”
“談新知、戚志強等20人,封伯爵,土地五百萬畝。”
“……等100人,封子爵,土地百萬畝。”
“……等500人,封男爵,土地五十萬畝。”
(PS:土地隨便寫的,會不會比較多;未來土地多的是,還是不能寒了功臣的心。)
“臣等,叩謝陛下!”
這份名單,大伙兒都差不多已經知曉。
畢竟;
擬定名單就是他們商議出來的,馮瑞科只是定下了一個基調。
雖然爵位以后只代表了尊貴的地位,沒有任何法律上的特權。
但這廣袤的土地,是真令他們興奮,中國人最喜歡的,就是土地。
公爵被封的土地,一萬平方公里,三分之一個海南島大小。
——
盛大的典禮過后,趁著人齊,所有人舉行大夏帝國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大會。
在政務院旁邊,一棟新的中式建筑坐落,這是大夏帝國的議會。
這個議會;
主要是研討各種法律內容,具有“議法權”;
他們商議、討論出的法律,提交給政務院或者華夏開拓軍司令部;
軍、政兩個部門首腦多人‘票擬’,根據重要程度,再呈給馮瑞科‘披紅’。
否則;
馮瑞科一個人不累死才怪。
像老朱那樣,身居皇帝之位還如此勤奮,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
他的那些子孫后代,兩三百年都沒有一個。
議會大樓的一個大型會議室里,數十人參與討論,幾乎都是被封為公爵和侯爵的人。
馮瑞科沒有采用明朝“非軍功不得封爵”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