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壓力大,也要生兒子
泰和縣中部的山脈中;
有一條東南流向西北的河流,最終匯入新贛江。
被命名為桃江。
中上游正在進行一項水利工程,名叫泰和水庫。
是泰和縣縣政府這幾年的主要工作內容,解決縣內二十多個鎮(zhèn)的飲水、灌溉問題。
“嘿作……嘿作……,嘿呀作……嘿呀作……”
8個中年漢子,齊聲喊著口號,抬著一塊大石頭來到建設一半的堤壩上。
水庫筑基完畢,已經開始蓄水,現在主要是加高堤壩。
石頭抬到堤上;
很快有石匠過來開榫卯、壘砌,在石頭縫隙里填上水泥。
這些石頭都是就地取材;
從旁邊的山上開采,通過拖拉機拉到堤壩上,再由人力抬到具體位置。
“劉叔,你們組今天已經第十塊了,要不要歇一歇。”
一個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拿著一個本子,在上面計數。
“也好,陳家二小子,還是你好啊,負責計數是個輕松活,讀過書就是好?!?br />
被稱做劉叔的人,在堤壩上的大茶桶里,打了半茶缸茶水;
咕嚕嚕,一口氣喝完。
“這太陽是真的毒辣??!”
“劉叔,我也就中等教育畢業(yè),還是比不上黃工程師他們。”
被稱作陳家二小子的年輕人,羨慕的指著堤壩上拿著圖紙指揮的人說道:
“聽說他被調走,要去贛江上游建設更大的堤壩,好像叫贛江水電站,省級工程。”
“是啊,回去一定要讓家里那幾個小子,好好讀書考大學,向黃工程師學習?!?br />
“話說,你小子中學畢業(yè)了,怎么不繼續(xù)讀?”
“劉叔,你就別打趣我了,我也就算數還不錯,能識字、算賬就已經盡力了?!?br />
這陳家二小子,就是李開誠的鄰居家里老二。
移民過來的時候已經十多歲;
上學較晚,小學還能跟上甚至跳級,中學就偏科跟不上節(jié)奏了。
完成義務教育,就出來工作存錢娶媳婦。
劉叔看著那些砌石頭的工匠說道:
“你說為什么不全用水泥建堤壩呢,家里用這個建房子老堅固了?!?br />
這個水庫;
是一個內凹弧形,下寬上窄,外面全部用石頭堆砌,里面用夯土壘實。
形成一個切面為等腰梯形的巨大堤壩。
“劉叔,這個我聽黃工程師說過:水泥是有使用年限的,幾十上百年后就不行了。”
陳老二聽他們詢問,有些賣弄的解釋道:
“我們這個水庫,是要世世代代使用的,還是用傳統(tǒng)工藝來得穩(wěn)妥?!?br />
“不過聽說設計成弧形,也采用了那什么物理力學設計。”
這個時代的中學物理,根本沒有學這么精深,加上他中學就是混子,一知半解。
這個水庫堤壩;
是華夏傳統(tǒng)工藝加科學設計的結合。
“我們這些老大粗哪懂這些,就是趁農閑給家里幾個小子,存點錢娶媳婦、建房子。”
劉叔聽著越來越聽不懂,打了個哈哈。
百姓們移民到大夏帝國之后,不用再為幾畝薄田、兩餐溫飽、四季衣裳而掙扎;
但還是要為兒子娶媳婦、建房子辛苦奔波,特別是江西人有高彩禮的傳統(tǒng)。
所以;
不管科技發(fā)展到什么程度,底層百姓都是勞碌命。
只是通過勞動獲取的對象,從衣食變?yōu)榱俗⌒小?br />
“你小子也是時候說一門媳婦了,給說啊,女人的滋味,香、軟……?!?br />
“叔,家里有給我定親?!?br />
“喲喲,還臉紅了!”
陳老二被幾個大叔突然開車,給鬧了個大紅臉。
“噠噠、噠噠、噠噠……”一陣拖拉機的聲音響起。
“陳老二,你大哥來了?!?br />
陳老二一眼看過去,只見一輛拖拉機載著一車人到來。
自己大哥正在向自己招手。
“大哥,你怎么來了?”陳老二興奮的跑過去。
固江鎮(zhèn)離水庫可是有四十多公里山路,拖拉機都要三四個小時。
“哈哈,家里給你買了一棟房子,可以成親了,請個長假跟我回去。”
“?。 ?br />
陳老二聞言張大嘴,他可是知道大哥的房子都才建了個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