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霍亨索倫家族
在盎撒人的協助下;
弗朗茨·約瑟夫組建了流亡政府,開始想辦法聯絡奧地利國內的勢力;
準備配合聯盟,也在關鍵時刻,可以聯絡奧地利貴族,完成復國。
而盎撒帝國也召開了正式的倫敦會議,多國簽訂合約;
正式組建了同盟。
當然;
這個同盟中,沒有奧斯曼帝國。
因為盎撒人選擇了沙俄,就只能放棄奧斯曼,這兩國只能二選其一。
——
1880年8月;
維也納;
在原來奧匈帝國的皇宮之中,一個五十多歲,穿著一身血紅色軍服,留著兩撇胡子的將軍;
正在批閱著厚厚一沓文件。
此人乃是德意志帝國陸軍元帥,皇帝威廉一世的侄子,腓特烈·卡爾親王。
這場德奧之戰;
后方由總參謀長老毛奇策劃,前線由他主導指揮。
曾經也到大夏帝國陸軍學堂參觀交流過。
普丹戰爭、普奧戰爭、普法戰爭,他統帥的軍隊,都是當之無愧的主力。
腓特烈·卡爾以其無情和冷酷,贏得了血王子的綽號。
要不說普魯士能成事呢!
其國內不止涌現出一大堆軍事統帥,如毛奇、施利芬、魯登道夫、興登堡等大才;
王室的王儲腓特烈·威廉和親王腓特烈·卡爾都是優秀的統帥。
“卡爾叔父,聽聞攪屎棍盎撒人邀請法蘭西和沙俄到倫敦舉行會議,恐怕會是針對德意志而來。”
他旁邊侍立著一個二十余歲的年輕人,穿著華麗的軍服。
乃是德皇的長孫弗里德里希·威廉·維克多·阿爾伯特·馮·霍亨索倫,未來的威廉二世。
“若是兩國向德意志宣戰,那將是災難!”
他自幼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此戰把他丟到前線,這是霍亨索倫的傳統。
霍亨索倫家族的發展,非常勵志。
數百年從一個城堡,通過數百年無數戰爭,消滅、兼并,逐步蠶食發展壯大。
最終一統德意志。
只有這種戰場的鐵和血,才能鑄就統一大國;
而不是哈布斯堡那種在床上,通過聯姻維持的松散國家。
德意志帝國人口約4500萬人,有常備軍22個軍團,合計四十多萬;
其中18個普魯士王國軍團,軍隊38萬人左右,分為三大軍團長統領;
巴伐利亞王國、薩克森王國、符騰堡王國各一個,以及巴登、黑森等大公國聯合組成一個,軍隊合計十萬不到。
此次德奧戰爭;
除了防守東線、西線的第一、第三軍團外;
元帥腓特烈·卡爾親率第二軍團20萬大軍,并節制各王國、公國軍隊,總計不到三十萬進攻奧匈帝國。
這十年向大夏帝國學習削弱政策,現在德意志聯邦帝國內,組成如下:
普魯士王國,占帝國65%的領土和人口,實際控制帝國政策。
巴伐利亞王國,屬于第二大邦國,保留獨立軍隊、郵政和外交部分權力。
其余各邦,只能保留內政、教育等自治權,但軍事、外交、關稅由帝國中央統一管理。
“小維克多,東方有句俗語,為將者當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要冷靜!”
血王子抬頭看向這個侄子,未來可能繼位德意志皇帝,語氣嚴厲。
“國家總方略自有毛奇總參謀長思考,作為前線部隊,只需完成總參謀長制定作戰目標即可!”
這是卡爾這二十年總結的經驗,戰場上一往無前,擅長攻克大型要塞和消滅對方野戰主力。
這一戰;
奧匈帝國軍隊數量如下:
直屬中央政府,由皇帝統帥,的主力部隊約30萬。
奧地利地方軍約5萬;
匈牙利地方軍約10萬。
組成非常復雜,導致軍隊不能凝聚成一股繩。
奧匈帝國
匈牙利;
自從被吞并后,就陷入了強權統治之中,他們在奧地利人統治下;
人權地位低下,受到歧視,兩族人民之間的矛盾激烈,幾乎不可調和。
匈牙利人數次揭竿而起,公然反對奧地利的殘暴統治,都被鎮壓下去。
為了解決這個隱患;
奧地利統治階層找到匈牙利貴族,希望通過談判、提高匈牙利人地位,以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