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崖頂論禪道 比試窺心障
Chapter 176:At the top of Wuwang Cliff, meditate on the Zen path and pete with eminent monks to glimpse one's inner obstacles.
人未至,話已到!
海寶兒仔細地品味著話中之意。
此話有理!
此人有趣!
同時,他還是一位內力渾厚,深不可測的人!
從剛才的對話中,海寶兒聽出了三層意思:
第一層意思是,如此美好的景色,需無欲、無妄、無奢、無求,才能真正體會到意境之美。
第二層意思是,對于對方來說,既然海寶兒領悟到了第一層含意,那么海寶兒應該不是個利口善辯的惡夫佞者。況且那樣的人,是從來沒有機會出現(xiàn)在這里的。
第三層意思是,縱然那樣的人真得有幸來到此地觀景,可他們的真心卻無法沉靜下來,真正留在這里,而是被所謂的功名利祿,蠅營狗茍,扣在了世俗之中。
海寶兒轉過身來,看向說話的方向,卻驚訝地發(fā)現(xiàn),視線所及之處,根本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人。
是幻覺嗎?
應該不是!
既不是幻覺,那應該是高手還沒出現(xiàn)在自己的視覺中。
果然不出所料。
一道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的虛影,由遠而近,越來越大,一停一動地閃現(xiàn)在了身前。
這實力,最少八境巔峰!
等看清面容,來人白須飄飄,臉上始終掛著和藹可親的笑容,顯然是一位氣質出塵、超脫塵世的高僧形象。
“小子海寶兒,見過大師!”海寶兒恭敬地抱拳執(zhí)禮。
“嗯,根基不錯!”高僧點頭撫須,輕聲贊嘆,又話鋒一轉:“貧僧的話,你真得聽懂了嗎?”
海寶兒略做思索,回答道:“傷風鼻塞,似通非通,半通不通。心有雜念,似懂非懂,半懂不懂!”
聽了海寶兒的話,高僧哈哈大笑起來,“悟性不錯!”
“敢問高僧法號?”
“阿彌陀佛。”高僧收斂笑容,一本正經地說:“了然絕世事,身名猶虛無。”
身名都說空,世事絕塵埃。
原來,他就是空塵大師!
聞言。
海寶兒恭敬更甚,再次作揖行禮,“小子拜見方丈大師!”
空塵大師手撥佛珠,面露微笑,單手還禮,“善哉,善哉!靈性上佳!”
此一番說道,將海寶兒的根骨,悟性和靈性都夸了一遍,海寶兒心里有點受寵若驚的感覺。
“不知方丈見我所為何事,佛法無邊,小子自覺不敢與您說禪辯經,還請大師解惑。”
空塵大師聽了,搖頭笑道:“惑即煩惱,迷之則心妄!佛經有云,知心不壞,是實相法身;知心萬相,是功德法身;知心無心,是法性法身;隨根應說,是應化法身;知心無形不可得,是虛空法身。那么,海少主認為,于己身而言是哪一種?”
啥意思?
以空塵大師的聰明慧穎,其實是在借“法身”一說,來探問海寶兒此番來到武朝的真實目的。
畢竟,在空塵大師眼里,如果只是為了行商貿易,又何須海寶兒這等秉德純懿,志行忠方,清足厲俗,貞固干事的龍翰鳳翼之人親自出馬?
如果要,那定是為了什么諱莫如深的大事。況且這樣的人物,經明行修,則天下太平;居心叵測,則天下大亂。
正因如此,空塵大師關心的是,莫不是眾生苦難,社稷生民罷了!
海寶兒手托腮邊,想了半天,不知如何作答,最后只得找了個權宜之說,“法身真義,說也說不清,描也描不成,畫也畫不就。沒法說,因為有一切可能,有一切答案,毋須執(zhí)著。”
沒法說,就是不想說,就是不能說!
難道海寶兒能直接對他說:其實我是來調查十五年雷家慘案的真相,是來復仇的么?
顯然不能!
“既然海施主不肯說,貧僧也就不再多問。”很明顯,海寶兒的回答并沒有讓空塵大師滿意,但他并沒有表現(xiàn)出任何不滿的情緒,而是話鋒一轉,道:“不過海施主,常言道,鱗介尊神龍,走獸宗麒麟,你既與他們一樣,事關重大,我必須再為天下百姓,來試一試你的武學造詣和真實修為!”
看來,今日比試,逃不掉了!
海寶兒明白,眼前的高僧提出與自己進行武學比試,不過是想通過一場比試,來更深層次地了解自己罷了。
眾所周知,通過武學招式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脾性和為人處世之道——
心胸豁達之人,招式不虛不雜,簡單而純粹。
心胸狹隘之人,招式不開不合,陰險且毒辣。
對手的實力深不可測,海寶兒不敢有絲毫怠慢,拿出渾元梃,立梃執(zhí)禮道:“方丈大師,請賜教!”
空塵大師抖了抖袈裟,拂袖清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