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正旦朝會啟 麟趾入麟趾
Chapter 472: The New Year's Day court meeting begins, and the Qilin's toe steps into the Linzhi Palace.
五日后,風和日麗,碧空如洗。
在那巍峨雄偉、氣勢恢宏的麟趾大殿內,一場聲勢浩大的儀式即將開啟。滿朝的文臣武將井然有序地排列著。他們個個神色莊重,緘口不言。
今日,正是歲首的首次上朝——正旦朝會。
在這個意義非凡的日子里,整個朝堂都彌漫著喜慶的氣氛。
每個人都身著嶄新而又綺麗絢爛的朝服,臉上滿是對新一年的殷切期望和美好祝福,透露出對國家未來的堅定信念。
海寶兒站在隊伍前端,格外引人注目。只因在這麟趾殿中,唯獨他一人未著朝服。而緣由呢,實則是武皇陛下特意吩咐,海寶兒初次上朝,無需穿著便是。
武皇武乾清身著十二章紋通天冠服,端坐在龍椅上。他眼神威嚴而深邃,掃視著下方的群臣。
隨著一陣悠揚深沉的鐘聲悠悠響起,武皇緩緩啟口說道:“眾愛卿平身!”
大臣們紛紛俯身行禮,齊聲高呼:“謝陛下!”這聲音震耳欲聾,在大殿內回蕩不息,許久才漸漸平息。
武皇武乾清高高地坐在龍椅上,龍威浩蕩,周身散發著氣吞山河、睨視天下的豪邁氣勢,仿若金戈鐵馬縱橫天下,盡顯皇家的威嚴與莊重。他儼然是一位雄才大略的雄主霸主,令人敬畏,不敢直視。
他面色冷峻,威風凜凜地朗聲宣告:“眾愛卿。值此新元肇啟之際,舉國歡慶,同賀新年。今日早朝,諸事皆罷,毋庸奏稟。”
新歲伊始,諸事勿奏,這是這片廣袤疆土上,歷代傳承悠悠數千載的傳統,意在祈愿新歲有良善的開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天下升平,海晏河清。
這一刻,整個麟趾宮殿內一片莊嚴肅穆,文武百官猶如青松般挺拔站立,盡顯忠誠與恭敬之態。
可沒想到,平靜很快被打破。
一道刺耳且不和諧的聲音從下方傳來,打破了原本的寧靜:“陛下,微臣有事要奏!”這聲音猶如利劍破空,帶著堅定決然的意味。
眾人皆循聲望去,只見一名身著六章紋深緋朝服、面容嚴肅的大臣挺身而出,目光炯炯地注視著上方的皇帝。他微微躬身施禮后,接著說道:“陛下,臣有要事稟報,請陛下恩準。”
熟知他的人都知道,這人乃是御史中丞鄭世愔。
聽到這話,武乾清頓時眉頭緊皺,臉上明顯露出不悅的神情,但考慮到正旦朝會,他稍作平復,而后問道:“朕剛才已經明確說諸事皆罷,毋庸奏稟,你為何如此盡職盡責?”
這位被稱作鄭世愔的御史中丞聽后,不知是真不明白還是故意裝糊涂,只見他不緊不慢地整理了一下衣袖,然后更加慷慨激昂地說道:“多謝陛下贊賞!臣鄭世愔啟奏陛下,近段時間臣發現有一跋扈少年,竟敢出現在這莊嚴肅穆的麟趾大殿中。這個少年行事乖張,舉止輕狂,全然不顧陛下的威嚴和朝廷的禮數,實乃大逆不道。臣身為朝廷的監察重臣,身負監督之職,不得不將這般惡劣行徑稟報陛下,懇請陛下詳察,對其嚴懲,以正朝綱,以肅風氣,以保陛下的赫赫威嚴。臣誠惶誠恐,恭請陛下圣裁。”
話音剛落,朝堂中頓時響起了一陣竊竊私語。
“哦?那你所彈劾之人究竟是誰,所為何事?”武乾清清了清嗓子,假裝糊涂,明知故問。
話已至此,正常的官員應該能領會武皇陛下的言外之意。
那就是這是給你留了面子,允許你彈劾,但絕不是在今天的朝會上。
這位御史中丞鄭世愔似乎根本沒有領會到陛下的弦外之音,依舊固執地說道:“此人,正是那膽敢拒旨的太子少傅,海寶兒。”
乾王武溪深聽到“海寶兒”這三個字時,無奈只能站出來打圓場:“鄭中丞,你說海少傅拒旨,可有什么證據?”
“毫無證據,不過我武朝有‘風聞奏彈’之制,因此無需實際證據,便可即刻彈劾。”鄭世愔理直氣壯地說道。
乾王武溪深淡然一笑,接著追問道:“既然沒有證據,那就不可貿然彈劾,萬一冤枉了好人,那怎么辦?”
是啊,要是冤枉了好人,那該如何是好呢?
聽到這話,鄭世愔不禁一下子呆住了,他身為御史,還從未想過倘若彈劾不成會有怎樣的后果。同樣感到震驚的,還有當事人海寶兒,他也不禁為乾王武溪深這巧妙的辯駁,暗暗豎起了大拇指。
鄭世愔半天都說不出一個字,武皇武乾清見狀微微一笑,先前的怒氣瞬間消散,他趁機大聲說道:“好了,既然沒有實證,那么此事暫且擱置,待有了證據后,再行彈劾。”
這里所說的“再行彈劾”,實則還有另一層意思。
那就是最好不要再彈劾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
這位耿直的御史中丞,此刻卻像被架在火上烤,下不來臺了。
他驚慌失措地跪地,仍不肯罷休,言辭懇切地說道:“陛下啊,從古至今,但凡有抗旨不遵、拒旨不受的人,都可依忤逆大罪論處啊。倘若今日放過海寶兒,那日后他定會更加肆意妄為,眼中毫無君臣之禮。這是極大的忌諱,對武朝的國祚會帶來隱患,對國運也極為不利呀!”
此話一出,朝堂內瞬間又陷入一片激烈的爭論和喧嘩中。
“什么胡言亂語,簡直是一派胡言!”有人憤怒地駁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