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章 令難至三羌 訊不出部落
Chapter 781: Government orders are difficult to reach the Three Qiang people, and messages cannot go out of the tribe.
海寶兒之所以如此心急如焚,其根源在于,“墨云詩會” 召開之日漸近,他不久后便要奔赴升平帝國,留給他在聸耳國的時間已然極為緊迫,每一分每一秒都顯得彌足珍貴。
視線轉回當下。
海寶兒輕輕將兮聽拉至一旁,臉上滿是疑惑之色,言辭間飽含關切,問道:“大哥,此番事務,交付金鷹衛查應徽處理即可,您為何親自前來?王城事務繁雜,您貿然離開,現身于此,稍有差池便會授人以柄,徒增非議!”
其言下之意便是:王室既然決意全面顛覆并重塑世家格局,那么隱匿于幕后,暗中布局、操控,才是上上之策。
“嗨,瞧我這記性,差點誤了正事。”兮聽神色一凜,旋即從懷中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份信件,微微俯身,壓低聲音對海寶兒說道:“這是剛從青羌火速傳來的急信,事關重大,我唯恐延誤,故而跟隨查督主一同趕了過來。”
海寶兒聽聞,神色瞬間冷凝,仿若覆上一層寒霜。他迅速接過信件,借著火光,目光如電般掃過信上的字跡。
只見信紙上的文字如尖銳的芒刺,根根直刺他的眼眸——
這信乃是姜璇璣所寄,其中透露的消息,不啻于平地驚雷,令人震撼。按照海寶兒此前精心擘畫的謀略,“竟陵七友”深入青衣羌國,對三羌部落展開游說與分化,試圖挑起部落間的內斗,從而削弱他們在立儲一事上的影響力,削減其干預勢力。
起初,諸事進展頗為順利,一切似乎都在朝著預期的方向穩步前行。然而,誰也未曾料到,就在“竟陵七友”滿心以為大功即將告成之時,變故陡然發生。
三羌部落竟被一股神秘莫測的勢力悄然拉攏,齊聚一處。更為驚人的是,他們竟然達成了一致對外的協議,種種跡象表明,他們似乎在籌謀一場足以撼動整個青羌局勢的重大行動。
如今的青衣羌國,隱隱出現政令難以傳至三羌,訊息無法走出部落的困窘局面。
海寶兒抬眸,眉頭緊鎖,大腦飛速運轉,思索應對之策。他深知局勢危急,若不及時扭轉,此前的努力恐怕將功虧一簣。
“怎么會這樣,難道也與柳霙閣有關?!”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憂慮與急切,追問道:“大哥,現在武承煜是否已經回國?”
“發生了何事?”兮聽自然感受到海寶兒的異常反應,但還是如實回答,“表弟兩日前離開,此刻應該剛過郁水,抵達了國境。”
“郁水……國境……”海寶兒將信件遞給兮聽,嘴里卻不停地念叨著這兩個詞。隨后,他眼眸一亮,竟向兮聽問出了一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大哥,你說是這郁水河深,還是那青衣江深?”
這……
兮聽還未從信件的震驚中回過神來,又聽海寶兒這么一問,反倒一時不知如何作答。
“難道大哥也不知?!”海寶兒問。
兮聽這才反應過來,趕忙回應,“哦……那倒不是!青衣江、郁水河,皆為世間巨川,然其形勝、淵源、長深度數,各有不同,若試為比較,大略如下……”
青衣江源起茗山,蜿蜒東行,再經蘆、葿、艻三山,再入武王朝境內,最終奔流入海,其向為自西徂東。郁水河則源于聸耳境內的金烏棲嶺,注入七星湖后一路北流,而后亦呈東西走向,將聸耳與武王朝割裂,形成天然屏障。
若論其長度,青衣江約六千一百七十八里,郁水河則約六千六百六十里,郁水河之長略勝青衣江。
至于深度,青衣江各處不同。上游茗、蘆二山之段,深可逾百米,險峻幽深;中游諸地,平均水深數十米;下游入海口,因潮汛影響,深度變化無常。郁水河上游淺處,或僅數米;中游及下游寬闊之處,深可達數十米。
二者雖同屬巨川,然因所處地域、地理環境各異,故而呈現出如此不同的面貌,皆為天地間之偉觀,澤被兩岸眾生,于人類文明演進,功莫大焉。
若一定要做個比較,那也可以簡單粗暴地認為,青衣江更深,郁水河更長!
海寶兒聽完,手不自覺地摩挲著自己的下巴,陷入沉思。
不等海寶兒說話,兮聽終究還是沒有忍住,疑惑問道:“三弟,青羌國內事態如此緊急,你為何還要問這個毫不相干的問題?”
海寶兒并未直接回答兮聽的困惑,只是莞爾一笑,“大哥,我且問你,這青衣江與郁水是否有一個共同點?!”
共同點?!
兮聽眉頭緊鎖,思忖片刻,恍然大悟,“的確有一個共同點,那便是二水皆流向武王朝!”話到此處,兮聽驚得一拍大腿,“你的意思是,三羌聯盟與世家內亂,皆與武王朝有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
海寶兒鄭重地點了點頭,武朝先皇的事情不能說,但作為“猜測和懷疑”對象,還是可以將話題轉向先皇的“柳霙閣”的。
“既然都與武王朝和柳霙閣有關,那誰才是化解青羌危機,解決問題的關鍵人物?!”兮聽理清了其中的來龍去脈,又問道。
海寶兒呵呵一笑,“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武承煜。”
武承煜?!
“表弟初登儲君之位,根基尚且不穩,他能做什么?!”兮聽疑惑更甚。
兮聽倒不是看不起自己的表弟武承煜,而是將他自己與之進行了簡單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