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舌辯公堂世無雙
p; 但是,他哪里知道,任你通天的本領,敵不過“天意難測”四個字。
在不遠的將來,還有更大的磨難等著他們這一家子。
再說回到這知府李天翔,到了后來,為了挽回顏面,李知府楞是對荊老大非刑拷打,鍛成鐵獄,并且上報刑部,最終給荊老大問了個死罪。
是因為荊老大真的該死嗎?不是,是為了挽回李知府的顏面。老話說哪樁廟沒有屈死的鬼,您翻翻史書,就知道這種事古往今來,它就沒斷過。
再說行刑的當日,附近的老百姓都趕來觀看,姜懷周老先生也帶著女兒姜若菲和小荊鴻前來祭奠法場,嗯,這個是當時法律所允許的。
官府之所以讓四鄉(xiāng)八鎮(zhèn)的百姓們都趕來,也是為了收到一個警戒的效果,告訴你,看見沒,倘若犯了國法王章,就是這個下場。
當時行刑之時,姜先生想要捂住小荊鴻的眼睛,但是這小孩兒不干,他眼睜睜看著行刑臺上,劊子手猩紅色的絹帕罩頭,上身穿著深紅色的大襖,手提明晃晃的鬼頭大刀,時辰一到,噗一聲,刀光閃動,血濺三尺,頭拋七丈。
偌大的刑場,鴉雀無聲。
一剎那間,小荊鴻的心內(nèi)似乎產(chǎn)生了某種不可名狀的感應,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值得一提的是,此案過后不久的某一日,在普蓋寺的某個寺廟之中,僧眾抓住一個偷竊的小賊,經(jīng)過審訊,小賊忽然招供言明,之前那個死在寺中的老和尚,其實是他所殺。當日這個小賊在寺內(nèi)行竊之時,被那老僧發(fā)現(xiàn)之后,搏斗之中,用隨身攜帶的攮子割斷了老和尚的咽喉。
李知府聞聽之后,非但沒有據(jù)實翻案,反而在心中定下一條毒計。說具體是何毒計,咱們下文書會講。
再說這小荊鴻跟著姜先生和姜姑娘,每日讀書寫字,習文論武,各位,這姜先生是學問大家,但可并不是只會讀死書的腐儒,這儒家講究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
其中的射和御指的是騎射之術,既能騎馬又能射箭,所以古時真正的讀書人,大體都是文武雙全,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種白蛇傳里的許仙那個樣子,細皮嫩肉,肩不能擔手不能提,遇到問題只會搖頭晃腦的叫喚,使不得啊使不得。
所以,荊鴻打小跟著姜先生和姜姑娘兩位老師,非但學文,而且習武。
這個小荊鴻啊,自小非常粘這個姐姐姜姑娘,但是他不叫姐姐,而是稱呼為小先生,義父是大先生,姜姑娘是小先生。
說這話是荊鴻八歲這一年的春天,姜姑娘帶著小荊鴻出外踏青游玩,倆人眼見著這山中景色,溪水潺潺,綠柳輕煙,那風景甭提多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