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糧食大甩賣,京城糧商全部中計!!!
回到宮中的顧辰,給王承恩下達了一道口諭。
“從現在開始,糙米一兩銀子300斤,精米一兩銀子150斤”
“告訴京城內的糧商,皇倉的庫存已經不多了,抓緊購買,先到先得!”
原本還要持續五天的糧食促銷,被顧辰縮短到兩天。
百姓們等不起了,拖一天救濟,就會犧牲一堆人的性命。
收到口諭的王承恩,立即將派人將這個‘好消息’告訴全京城的糧商。
很快,這一消息像長了翅膀般傳開,皇倉門前迅速熱鬧了起來。
一輛接一輛的馬車蜂擁而至,擠滿了大街小巷。
糧商們為了搶占先機,臨時招募了幾百個搬運工,忙得人仰馬翻。
人手還不夠,有的甚至用駱駝、驢,甚至用木板車套上狗來拉糧食,場面一度混亂而滑稽。
“快點快點!都給我快點搬,誰慢了老子要往死里抽!!”
“誒!那堆米是我的,別動!別挨老子的車!”
“再裝兩袋,再裝兩袋!一刻鐘都不能耽誤!”
“王公公,我家掌柜的說了,再買五十萬斤糧食!!!”
“切,才五十萬?王公公我家老爺要五百萬糧食!!”
...............
臘月的寒風凜冽,街道上卻熱鬧非凡。
搬糧食的力工們一個個累得大汗淋漓,肩膀和手掌早已被粗麻袋磨得通紅,卻不敢停下片刻。
他們喘著粗氣,將一袋袋沉重的米裝上馬車。
糧商們則站在一旁,穿著厚厚的貂皮大衣,臉上堆滿了笑容。
他們目光炯炯地盯著自己的馬車,生怕出一點差錯。
隨著最后一袋米裝好,馬車疾馳而去,朝自家倉庫的方向奔去。
街道兩旁的市民看著這一幕,議論紛紛。
米袋子上的皇家特殊標志格外顯眼,告訴人們這糧食是皇倉所有。
他們一邊目送馬車離去,一邊忍不住竊竊私語。
“這么多糧食是從哪兒來的?”一家面館里,光頭大漢咬著筷子,眼神疑惑地看著窗外,忍不住開口問。
旁邊說書的先生端起茶碗喝了一口,砸吧了一下嘴,悠悠說道:
“從城西的皇倉運來的。我昨天在那里說書,親眼看到他們裝車。”
光頭大漢聽了,皺著眉繼續問:
“不對啊,皇倉里的糧食不是給皇上和朝廷吃的嗎?怎么會拿出來賣呢?這其中肯定有問題!”
說書先生放下茶碗,慢悠悠的說道:
“如今的朝廷,那幫人還有什么干不出來的?軍餉他們都敢扣!還有什么是他們不敢貪的?”
話音剛落,面館里其他幾桌人紛紛點頭附和。
“就是!前些天我聽說,有將士為了搶樹皮吃都打了起來,這皇倉的糧卻拿來賣!簡直昧良心!”
“這肯定是朝廷的那些貪官在搗鬼!皇上也管不了他們!”
“聽說皇上今天微服私訪了,在另一條街說三天之內就能讓大家吃上大米飯!”
“三天?我給皇上三百年都不能讓大家吃飽飯!”
“是啊,老子去年在這吃面,一碗牛肉面不過三文錢!現在一碗素面都要4文錢!”
“唉,皇上心是好的,就是被那些貪官害了!”
說書先生冷哼一聲:“貪官不貪,哪能叫貪官?這大明的天,遲早塌了!”
一時間,面館里議論聲四起,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不滿與憤懣。
周延儒身著寬松的青色長袍,端坐于自家后花園的書案前。
陽光透過假山灑下,將他微弓的背影映得格外長。
他手握毛筆,筆鋒在宣紙上游走,墨跡濃淡相宜。
一句“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躍然紙上。
跡遒勁有力,剛勁中帶著幾分優雅。
周延儒將筆放在硯臺上,微微一笑,隨即呵呵哂笑。
眼底隱約浮現出一抹嘲諷。
“于謙,雖然文采出眾,但卻不懂當官的門道。”
他抬手理了理衣袖,語氣帶著幾分自得:
“當官之道,講求圓滑處世,知進退,懂妥協,善權衡。”
“太剛則易折,太直則易毀。所謂‘清白’,固然好聽,卻終究是理想之談,現實哪里容得下這般清高?”
他的目光掃過庭院里鳥語花香的景致,像是對誰講述,又像在自言自語。
書案不遠處,一條大黃狗正悠閑地臥在地上,咬著一根大棒骨津津有味。
它時而抬頭,似乎認同主人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