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夏明
距離莫瀟三人前去春堯商會已經(jīng)過去了五日,客棧內(nèi)的三人可以說度過了難得的幾日平靜。
三人也足不出戶只是在各自的屋中修煉。
莫瀟也趁著這段時間去買了一個藥爐,在樓下的小院子里煉丹。
小米兒則偶爾下樓閑逛也去探聽一些如今江湖上的消息。只不過除了一些北方來的魔門偶爾入侵的情況以外,江南這邊基本上沒有什么波瀾。
幾人都敏銳的察覺到這不過是暴風雨來臨的壓抑罷了。
現(xiàn)在整個江湖看起來風平浪靜,但實則各方勢力都像是一潭幽泉。
暗流涌動之下無不在各自的積蓄力量,雖然莫瀟現(xiàn)在還不明白他們到底在準備什么。
但那股暗流涌動的感覺卻讓他們有種如芒在背的錯覺。
就好像有一雙眼睛正在蒼穹之上注視著一切。
五日時光匆匆而過,幾匹快馬從淮安府快馬加鞭的出了城。
經(jīng)過了幾個日夜的奔襲,最終三封書信,不約而同的匯聚到了揚州府。
無所謂: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揚州府,地處江淮之交,水陸通達,自古為繁華勝地。
城郭依水而筑,河道縱橫如織,橋梁飛跨,舟楫往來不絕。
城內(nèi)街巷寬闊,青石鋪路,兩旁店鋪鱗次櫛比,招牌高懸,綢緞、珠寶、古玩、茶酒,琳瑯滿目。
市井之中,行人摩肩接踵,商販吆喝聲、馬蹄聲、車輪聲交織,喧囂鼎沸,一派繁華城市氣象。
就在城東有一處閣樓大院,白墻黛瓦,飛檐斗拱,雕欄玉砌,盡顯江南風韻。
院中花木扶疏,四季輪轉(zhuǎn),春有桃李爭艷,夏有荷風送香,秋有丹桂飄金,冬有寒梅傲雪,將四時之韻盡收其中。
門口牌匾上端端正正地書著幾個大字——金泉夏府。
這日午時,三封書信,不分先后地進入了這個雅致大氣的閣樓。信封上墨跡未干,顯然是急件,信紙微微泛黃,透著一股淡淡的墨香。
在院落中心的一座三層閣樓內(nèi),一個中年管家模樣的人正端著托盤,步履穩(wěn)健地朝著三樓走去。
他身著深青色長袍,腰間系著一條素色綢帶,神情恭敬而沉穩(wěn)。
托盤上放著三封書信,信封上的火漆印在陽光下泛著微光,仿佛藏著什么重要的秘密。
直至書房,那中年管家先是讓下人通傳一聲,隨后待到書房內(nèi)一個年輕的聲音響起——
“何管家?進來吧。”
何管家輕輕推開門,端著托盤走進房間。
書房內(nèi)雖然稱不上雜亂,但也有些擁擠。
南側(cè)窗臺下的盆栽被高高的書冊圍起。
打眼看去,左右兩側(cè)的書架上滿是書籍羅列,古籍新卷,琳瑯滿目。
而在書房東墻之前,一張紅木大桌上紙張層疊,筆墨未干,墨香與紙香交織在一起,彌漫在空氣中。
右側(cè)除了已經(jīng)涼透的半盞茶水,便是一套長長的算盤,珠子光滑如玉,顯然是經(jīng)常使用的痕跡。
在木桌后,一個正在翻看賬本的年輕人抬起了頭。
只見他柳眉細眼,面生白凈,身姿有些單薄,一襲月白長衫也遮不住他透出的絲絲疲憊之感。
他的眼神雖然疲憊,卻依舊明亮如星,仿佛能穿透層層賬目,洞察一切。
何管家看著眼前這個不過十六七歲的少年,眼中不由得浮現(xiàn)出一絲關(guān)切:
“少爺,您又通宵了?”
聽到管家的話,那少年人放下手中的賬本,不自覺打了個哈欠,聲音略帶沙啞:
“沒事,快了,對完這批賬我也就去休息了。”
何管家搖搖頭,不禁將手中托盤放下,招來了一個丫鬟為少年打來的熱水。
少年在一番熱毛巾的擦拭下,精神稍微好轉(zhuǎn)了一些,臉上的疲憊也稍稍褪去。
何管家還要去吩咐后面做些飯食,卻被少年打斷:
“好了,別折騰了。等會我先去睡會就是了,不急。對了,您這次來是有什么事情嗎?”
何管家笑了笑,拿起托盤對著少年說道:
“也不知道是怎么了,淮安那邊的分部同時傳來消息,說有生意讓您過目,這不今個兒齊齊來了。”
少年聽罷,當即放下了手中的賬本,快速接過托盤放在桌上。
顯然,商會一地的分部三個產(chǎn)業(yè)同時來信,這可不是什么小事,更何況還是淮安府——和自己的揚州府一樣,對于商會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商點。
少年打起精神,一臉嚴肅地將三封書信放在眼前細細打量起來。
此人正是春堯商會中負責淮安、揚州等繁華城鎮(zhèn)的主事——夏明。
作為錦華宗收留的身家清白之人,小小年紀便展現(xiàn)出了過人的經(jīng)商頭腦,故而被錦家重用。
年不過二十便被委以大任,夏明自然也不負所托。
自他掌管事務(wù)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