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易水寒
br />
原來五、六年前,易水寒曾隨其父易恒山到關外拜訪過伊家,方得知伊莊稷已不在人世,一路打聽,得知伊家剩余婦孺舉家遷往大漠,于是趕去相會,昔日至交只剩窄盒一盞,惟嘆世事無常,一分別,再見竟是這般光景,不禁傷懷。易恒山父女在大漠住了半月,幫伊家嫂子料理完家中事務,見伊兄兩個女兒出落得亭亭玉立,劍法練得有模有樣,是個習武的苗子,才稍顯寬慰。
易水寒便是那時與伊尹、伊若水相識。彼時伊尹十五歲余,略長易水寒一歲,伊若水只有十二、三歲年紀,三人每日嬉笑打鬧,相處得極是融洽。年輕少女,性子熱絡,分別之時均是不舍,三人抱著大哭一場,易水寒與二人約定,日后來中原相聚,這才跟著易恒山離開。
易水寒憶起往事,恍惚一陣,得見舊時好友,亦是喜悅,又奇道:“伊姐姐,若水妹子,你們這是要往何處去....”
伊尹道:“實不相瞞,我們此番是要去‘姑蘇慕容’。”停頓半刻,見那衡山派的三人兀自在一邊談話,并未留心,于是將伊莊稷臨終囑托簡單道出。
易水寒年少時不知這一茬事,這時聞言才明,也是嘆息。
“易姐姐,相見不易,不如我們一起去吧。”伊若水道。
易水寒見二人極是熱情,與年少時一般無二,方才的生分一掃而空,說道:“我原也是要去那‘姑蘇慕容’的,但此間尚有要事去辦,不能同行,待解決完,定當全速趕往,與二位相聚。”
伊尹問道:“是跟那黑衣人有關?我和若水可同你一起。”
易水寒踱了幾步,說道:“倒是不必,也不是什么要緊事....”言罷又道:“伊姐姐,若水妹子,咱們就暫且別過。”說完又朝那邊衡山三兄弟打了個招呼,抱了個拳,便徑自去了。
幾日后,伊尹、伊若水、秦默風等五人已到得太湖岸邊。
湖面上偶爾幾只白鷺低飛,岸邊樹木枝葉泛黃,隨風輕輕搖曳。遠處山巒,層林盡染,五彩斑斕。陽光透過云層,灑在山間,給冬日增添了幾分溫暖,與關外和大漠苦寒之地相比,全然是另一番景象。
伊若水輕輕嘆道:“江南之地,果然別有一番風味。”
陳宛風知她二人初涉江南,冷笑一聲,心中不屑:“不過是兩個未見過世面的,大師哥也太抬舉她們了!”
五人將馬匹安置在一間僻靜農舍的馬廄后,踏上了沿湖而建的蜿蜒小道。
走走停停兩個時辰,前方越發開闊,偌大的湖面映入眼前。
伊若水喜道:“是啦,慕容山莊就在那兒!”說著右手指向前方。眾人依所指方向望去,隱約間,確能看見幾座古樸莊嚴的建筑隱匿在泛黃的山林之中,與周圍景致融為一體,一股神秘幽靜之感。
鐘逸風見慕容山莊已近在咫尺,向秦默風投去一個詢問的眼神,秦默風領悟鐘逸風意圖,于是道:“尹姑娘,若水姑娘,我們尚有要事,欲先行一步,不如就在此別過.....”話未說完,被伊若水打斷道:“秦兄弟不必客氣,我姐妹二人原也是要上慕容山莊,前路兇險未知,咱們一同前行,互相也好有個照應。”竟是將他的話原封不動地阻了回去。
秦默風想要婉拒,但思慮到去山莊的路眼前只這一條,若分開前往,半途必會再次相遇,到時更顯尷尬,只得應允。
五人順著小路行至盡頭,眼前忽然出現一片湖水,阻擋了去路。秦默風望著四周,不見船家,皺眉疑道:“偌大個太湖,附近竟無船家。”
一干人一時都躊躇莫展,伊若水說道:“會不會是那‘姑蘇慕容’的人將附近船夫都趕跑了....”想了片刻,又道:“莫非船只是從對岸過來的.....”眾人聽罷,皆向對岸看去,卻見草木黃落,對岸沙灘之上毫無人影,整個山莊顯得幽靜凄清。
“姑且喊上一喊,試他一回。”秦默風道,于是走到前方幾步,深吸口氣,提高聲音道:“在下秦默風同衡山派的師弟,特來拜訪慕容莊主!”
“大師哥,這樣有用么....”陳宛風擔憂的嘟囔道,踮著腳尖往對岸看去。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秦默風搖搖頭,無奈道:“也只能試試看了。”隨即又道:“若是對面仍無應答,怕是要另尋他路。”
不久,對岸果然有了動靜,一只竹筏緩緩駛來,船上站著一位十五、六歲年紀的少女,皮膚白皙,一雙杏眼靈動,身著紅色短衫,下搭紅色長裙,鮮艷動人。
竹筏徐徐駛近,那紅衫少女嬌俏地笑著,向眾人行了一個萬福,聲音柔和地說道:“莊主有請。”眾人聽罷,雖然心中有諸多疑問,但也只能隨她一同上了竹筏,小心翼翼地站穩。竹筏在少女的巧手駕駛下迅速駛向湖中,湖水在陽光下波光粼粼,冬日的江南,盡顯溫柔之態。
秦默風不禁贊嘆:“‘姑蘇慕容’的景致,果然不同凡響。”
那紅衫少女對秦默風的贊嘆充耳不聞,只是專注地駕駛竹筏,秦黙風又問道:“敢問慕容莊主身體可還安好?”
那紅衫少女“撲哧”一笑,說道:“自然是極好的,多謝公子關心。”說完,又“咯咯咯”笑將起來。
秦默風幾人詫異,面面相覷,不知她緣何發笑。
正在這時,忽聽到后方有人高聲喊道:“船家!等一等!”幾人回頭瞧去,竟然是那日前見過的紫衫女子,卻不是易水寒是誰?
伊尹、伊若水得見易水寒,又驚又喜,忙命紅衫少女將竹筏駛回岸邊,那紅衫少女卻像未聽見一般,絲毫不往回返,繼續撐著竹筏駛向前去。
伊尹氣惱,想要拿住那紅衫少女,逼她返回,伊若水在旁搖頭阻攔,伊尹心知此處已是“姑蘇慕容”地界,不便發作,只得按耐不動。
易水寒見竹筏五人,便知是在荒野中所遇之友,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