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交易?
第18章 交易?
作為一個官二代,別的不說,但從吃喝方面而言,趙廣無論如何也算得上是見多識廣的,就算是皇宮里的宴會,他都經(jīng)常參加。
可以說,在蜀漢之地,自認為沒見過沒吃過的菜肴,屈指可數(shù)。可是當馮家那個穿著古怪白色衣服的胖胖廚娘端上來的菜肴他卻發(fā)現(xiàn)他一樣菜肴也叫不出名字來。
“這個叫清蒸魚,”看到趙廣端坐著盡量讓自己不露出異樣的表情,卻又不知如何下筷的樣子,馮永夾起一塊魚肉,蘸了蘸魚下的湯汁,做了個示范,“蘸著吃,極為鮮美。”
“這是白切雞,蘸著拌好的醬汁,味道很不錯的。”
“這叫悶雞塊,不用蘸著吃,可以直接入口。這可是馮家獨有的菜肴,別處可是沒有的,義文兄覺得味道如何?”
……
趙廣看著滿案的佳肴,先是驚嘆,而后又感到一股嚴重的挫敗感,這隱世山門的傲氣,果然是有底氣的——連平常的一次宴客,其菜肴之美味,連皇宮里都比不上。
可笑的是自己還妄想著拿世間的富貴權(quán)勢與之做交易,想來以他們的能力,人世間的東西,對他們哪有吸引力?
“義文兄為何突然悶悶不樂?”作為某只土鱉的惡趣味,看著古代人一副沒見過世面的模樣真的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當然,更多的是懷著某些不為人知的想法,發(fā)現(xiàn)趙廣突然變得有些索然無味的樣子,馮永不禁有些奇怪的問道,“莫不成是這菜肴不合義文兄口味?”
你倒是快吃啊,你不多吃點,我后面怎么好意思封住你的嘴?
趙廣苦笑搖頭,“明文兄言重了!老實說,我從未吃過如此佳肴。說句不中聽的話,我雖然見識淺薄,但也是吃過皇宮佳宴的,若論到味美,只怕亦未比得上貴府佳肴。”
那你一副吃了屎的模樣是怎么回事?
“那是有心事?”
趙廣深吸了一口氣,似乎下定了決心一般站了起來,直接對著馮永行了一禮:“承蒙主人盛情款待,此次前來,我卻是別有所求的。有些話,如不先說出來,便是龍肝鳳膽,我只怕也是食不知味!”
“我知道,剛才義文兄在門口就說過了,卻不知道想求何物?”
來了來了,可是他這才吃了幾口菜啊,我應該怎么回絕呢?
“前些日子看到明文兄所做的曲轅犁,實乃農(nóng)耕利器,在下想求此物制作之法,推廣天下,造福百姓……”
“不行!”
馮永還沒等趙廣說完就一口回絕,后面才反應過來,“等會,你說什么?犁?什么犁?”
果然還是不行么?看來這隱世山門中人果然還是如同傳聞一般,憑個人好惡行事,無視世人生死。
趙廣苦笑一下,心灰意冷道,“自然是前些日子與明文兄第一次見面時,貴府下人所用的曲轅犁。此物較當世所用之犁,力省半而功更甚,若能推而廣之,當是天下百姓之福。我此次來,就是想求得此物的制作之法,卻不知明文兄要如何才肯割愛?”
雖然趙廣已經(jīng)在盡量掩飾自己的情緒,可是那微微發(fā)抖的手卻已經(jīng)出賣了他的內(nèi)心。
馮永古怪地看著趙廣,老子這是穿越錯了時代?又或者這個時代難道已經(jīng)有了專利法?這趙廣,是在向我要求授權(quán)沒錯吧?
“此物制作之法極為簡單,即使是普通匠工,拿著實物仔細琢磨一番,亦可輕易做出。如何當?shù)闷鹆x文兄如此鄭重求之?”
只要不是覬覦老子的養(yǎng)雞大法就一切好說。
“不然,此物于明文兄可能是無關(guān)緊要之物,可對大漢而言,卻是珍貴之物。此物若能推而廣之,省出的牛力人力,豈不是能多耕一倍田地,那不是能多打一倍糧食?!如此,百姓何愁不足食?朝廷何愁不足糧?大漢何愁不復興?”
你這數(shù)學,是哪個教的?好像不太過關(guān)啊?算法是不是有點太過于理想化了?
馮永沉吟兩秒,土鱉性格開始發(fā)作了:“既然義文兄都這么說了,我這要是說不給,那豈不是太不近人情了?但是這東西聽你說得這么厲害,那我是不是應該有什么好處?”
果然,這些隱世山門都是一些自私自利的人么?
“不知馮兄想要什么?凡我身上所有,凡我之所能,皆任馮兄取之!”趙廣都快被自己的慷慨激昂所感動了,連稱呼都從明文兄變成了馮兄。
媽的今天我就豁出去了。要不是忌憚這家伙身后的山門,直接找上當初做曲轅犁的那家農(nóng)人,何至于此?
你TM的感動了我!
“我想要馮家莊后面那幾座山頭,不知義文兄可有辦法?”馮永也很感動,可是感動歸感動,可是好處還是不能少的。于是馮土鱉試探著提了個要求,隱藏在案幾下面的手指也在微微發(fā)抖。
那可不是馮永原本想用來養(yǎng)雞的幾個小小山包,而是山包后面那幾座山峰。這個時候的荒山山林密集,根本沒有遭到后世的那種大規(guī)模破壞,除了偶爾有幾個樵夫上山去砍柴,幾乎沒有人類在上面活動。
而馮永想要那幾座山頭也是有原因的。前些日子農(nóng)忙過去,莊上的農(nóng)戶空閑下來的時候,有人上山抓了幾只山雞,拿來與管家換糧食——現(xiàn)在莊上的農(nóng)戶誰都知道主家是個好嘴的,平日里在地里抓到只野兔都可以在主家那里換些糧食。幾只山雞,可以換上幾日的口糧了。
當然這山雞不是重點,重點是當時馮永當時剛好路過,看到了綁在山雞腳上的樹枝,那是莊戶順手從山上的某個樹上折下來的,碰巧的是馮永剛好就認識這種樹枝。
“這是茶樹啊!”馮永當時很是感慨地說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