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浪奔,浪流
第316章 浪奔,浪流
“馮郎君,這造紙,少說也要兩個月才能出來,這個時候,最多也就是泡好樹皮麻桿,剛剛準備開始泡漿。”
馮匠工連忙解釋道。
馮永點點頭,他雖然不知道造紙的具體流程,但知道大概原理,知道一時半會不可能就弄得出來。
“從你的經(jīng)驗看,這桑皮和麻,能不能做成?”
“成肯定是能成。畢竟以前蔡侯,也是用的樹皮。雖然從未用過桑樹皮,但道理都是一樣的,想來沒什么不同。”
在自己擅長的領(lǐng)域,馮匠工倒是有些自信,“只是做出來的成品是什么樣子,小人當真不敢說。”
樹剝了皮,那是要死的。
而桑樹,又是重要生產(chǎn)資料,誰會像馮土鱉這種吃飽了桑椹還想著要剝桑樹樹皮的家伙這般沒良心?
“成能就行。”
馮永擺擺手,讓他回去。
自己繼續(xù)帶著關(guān)姬往前走,等沒了那股味道,這才指了指遠處的造紙工坊,說道,“不管用那桑麻能不能做出紙來,我都打算在南鄉(xiāng)大力種桑麻,所以,此事,還是得張家?guī)兔Α!?br />
諸葛老妖之所以如此重視自己,實是因為曲轅犁和八牛犁已經(jīng)漸漸顯露出威力。
二牛抬杠犁耕地不但浪費畜力,而且效率實在低下,所以在馮永沒有把曲轅犁和八牛犁搞出來之前,可耕地面積要比現(xiàn)在少得多。
看看南鄉(xiāng)以前拋荒熟地就可以明白,張家一家就可以占去七八成,而且還是明著賞下來的。
剩下的邊邊角角,李家占去了一半。
李家原本只是想著法子把李慕塞到馮土鱉的榻上,開荒只是做個樣子,沒曾想做著做著就做順手了,也算是錯有錯著。
不過他們家的地,馮永已經(jīng)規(guī)劃成了牧場和紡織工坊的菜園子工程,所以這桑麻,還是得找張家。
最后剩下的一半,是馬謖來漢中當太守后,大力鼓勵墾荒,在官府的幫助下,租牛租犁租種子,這才有了些零零散散的蒼頭黔首。
而有了曲轅犁和八牛犁,糧食不但增產(chǎn),甚至可耕種面積少說也要比以前多出一倍!
這還只是估算,至于真正的實際效果,目前還不知道,不過三五年后就可以大體估算出來了。
深耕技術(shù),不但對熟地,對生地也是有很大效果的。
這種跨越式的進步,對于僅保有蜀地的大漢來說,是何等的重要?
“若是桑麻造不出紙,兄長還要種這般多做甚?”
關(guān)姬奇怪地問道。
“麻繩啊,”馮永指了指遠處的紡織車間的大房子,“以后的布匹越來越多,麻繩也要用得更多。總不能一直用草繩吧?”
麻繩比草繩結(jié)實多了,而且也比草繩檔次高,羊毛布匹要高大上,用草繩捆著算怎么回事?
“還有麻袋,從沮縣和南鄭那邊運過來的羊毛,會越來越多,沒有足夠的麻袋,也是不行的。”
還有一點馮永沒說出來,那就是自己手下幾千號人,又不種地,吃的可以拿毛布換。
但如果穿得也拿毛布換……那就是智障行為。
本來就是織布的,還要拿毛布換麻布,那不是智障是什么?
可是夏天不穿麻布穿毛布……難道不一樣是智障么?
所以自己對麻的需求量,以后不會少。
與其便宜了別人,為什么不便宜了張家?準確地說是張家小娘子。
反正馮永與張家打交道,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打著張星憶的名義。
以后漢中會成為朝廷控制的糧食產(chǎn)地,再加上馮永所帶來的深耕技術(shù),未來的幾年,耕種面積只會越來越多,糧食畝產(chǎn)量增加再加上種植面積的擴大,糧食也只會越來越多。
種糧食肯定比不過種麻賺錢。
就算是后世,也沒聽說種糧食比種經(jīng)濟作物賺錢的。
不趁著諸葛老妖還任由自己隨意折騰南鄉(xiāng)的時候搞風搞雨,真當南鄉(xiāng)被納入正式管理的時候,種什么那就不是自己說了算了。
“那桑樹呢?兄長難不成還要做錦帛?”
布的最高檔次,自然是錦。
織錦需要用蠶絲,養(yǎng)蠶需要用桑葉,既然馮永能用羊毛織出了毛布,關(guān)姬自然就想到了織錦。
馮永點點頭,笑道,“毛布是給百姓穿的,錦帛則是給貴人穿的。既然我們手里有那么多的織工,為何不織錦帛?”
“兄長……”關(guān)姬猶豫了一下,這才說道,“織錦和織布,可不是一回事。”
“單單那織機,就有所區(qū)別,織錦可比織布難多了。更不用說蠶種嬌氣,養(yǎng)十頭能活下來一半就算是運氣,而吐出的蠶絲又未必盡人意,最終所能用的蠶絲,可謂少之又少。”
“至于種桑樹要幾年才能用得上,那反而是小事。”
蜀錦乃是蜀中名產(chǎn),關(guān)姬雖然不擅女紅,但以前跟在黃月英身邊,而蜀錦又是朝廷重要的一項來源,所以她也是清楚知道這些事。
馮永既然想著要種桑樹養(yǎng)蠶,自然也是有過考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