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學堂這東西
第562章 學堂這東西
建興三年的時候,孫權令人在武昌采銅鐵,作千口劍,萬口刀,皆用南越上等木炭鍛造,鋒利無比,號千劍萬刀。
然后吧,去年冬日里淮河又結了冰,建業城聽說還凍死了人。
所以前些日子,孫權拿了其中的三千把刀,與大漢換了一批毛布。
興漢會接下了這筆生意的運輸業務,票行先是直接從錦城的倉庫里調撥了一批毛布,讓東風快遞運到永安,然后又從永安接收兵器運回錦城。
永安到錦城這條線路是許家在經營,所以許勛親自護送這批兵器到錦城。
因為丞相在漢中籌備北伐,所以劉禪下了詔令,讓東風快遞把這批兵器送至漢中,以資北伐。
許勛馬不停蹄,貨都沒卸,又把這三千把刀送到了漢中。
到了那里,漢中冶給越巂太守府打造的新一批紫電寶刀出爐,同樣也是東風快遞負責運送,于是許勛就跟著來到了越巂,同時還給在越巂正埋頭開啟基建狂魔模式的馮永帶來了最新的消息。
“北伐在即,中宮謁者令怎么會在這個時候提出重建太學?”
從許勛嘴聽到他家老爹提議重開太學的消息,戴著草帽,走在桑苗地里的馮永有些疑惑地問道。
難不成是這幾年的財政寬裕給了大伙太多的自信?
前些時候,許慈給大漢天子上了一道奏章,言經學典籍的修訂已經完成一部分,可以重開太學,為國養士。
劉禪交付大臣朝廷朝議,群臣皆以為此乃善政。
劉禪令人把朝議結果送至漢中,大漢丞相諸葛亮亦稱善。
不過擺在大漢天子和眾臣面前的問題是,太學所需錢糧甚多,如今朝廷府庫錢糧不足,所以這個提議只得暫時擱置。
“大人的事,小弟亦是不知。”
許勛跟在馮永后面,亦步亦趨地跟著馮永走在桑苗地里,聞言連忙回答,同時有些心疼腳上的皮靴。
這可是用牛皮做成的上好靴子呢,乃是長途跋涉的必備之物。
從永安跑到漢中,再從漢中跑到越巂,這牛皮皮靴沒有壞過一次。
這地里那么多泥,一腳下去,不知沾了多少泥巴。
低頭仔細地觀察桑苗成活情況的馮永聞言,回頭看了他一眼,目光深幽,“沒有一點消息?”
許勛被馮永一個眼神嚇得哆嗦了一下,連忙快走幾步上前,輕聲道,“小弟只知道大人在此之前,接到過漢中的來信,大人那幾日顯得很是高興。”
馮永點點頭,心里能猜出是誰的來信,若是有諸葛老妖的授意,許慈上了這個奏章,那就絲毫沒有意外。
許慈是個沒節操的文人,連皇帝私下里托付他幫忙注解《忠義無雙》,他都能滿口答應。
更別說當年千里迢迢地讓許勛跑去南中找馮永。
重建太學是好事么?
當然是好事。
但這個太學和后漢的太學肯定是不一樣的。
后漢的太學,太學生學的是儒學,而且太學生有免除賦役的特權。
那時的寒門能不能入選太學?當然能。
但更多的,是世家豪門。
所以那個時候的太學更多是為世家豪門服務。
如今大漢若是重開太學,表面上說是為大漢養士,但實際上更大的功能恐怕是為了與世家爭奪知識解釋權。
許慈不是說了么?經學典籍的修訂已經完成一部分,這個信息很重要。
所以若是太學重開,這簡直就是準備要斷世家的根。
許慈哪來的這個膽子,敢頂在前面與世家對干?
所以他的后面必然有人推動,而且這個人,馮土鱉用腳后跟都能想到是諸葛老妖。
腳下有一株桑苗被土疙瘩壓住了,馮永蹲下去,把桑苗扶正。
去年和今年的上半年,孫水河谷開發出來的田地基本都是在平地上,畢竟這是最方便的。
像那些稍微高一些的地方,水渠開不到的地方,馮永打算種上桑樹。
開春時插扦的桑枝已經長了新葉,到了明年開春,就可以移栽。
今年的錦城,興漢會已經開始嘗試夏季養蠶,準備爭取一年里收上三季蠶絲。
小弟們有創業的熱情,馮永這個作兄長的,自然要全力支持。
再說了,孫水河谷,氣候適宜,正是養蠶的好地方,所以這些桑苗,就是準備用來發展養蠶業的。
“兄長早就猜到了?”
許勛看著重新站起來繼續向前走的馮永臉色沒有一點變化,輕聲地問了一句。
馮永笑笑,“這有什么難猜的?先前只是猜想,沒有證據,如今有你這個消息,那基本就是八九不離十了。”
興漢會的好處就在這里了,雖然馮永人不在朝堂,但消息卻是極為靈通。
就算是朝中大臣,打探消息的靈敏度都未必有他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