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要人
msp;“有點……”馮永剛想說“渴”字,但看了看邊上的碗,終究還是忍住了,搖頭道,“不喝,喝了老是想去茅房,天太冷,不想動。”
馮永有點輕微的潔癖,這年頭的人又不講衛生,所以他喝水的碗一般都是自個兒專用。
如今就算口渴,也要說一聲不渴。
大漢丞相惱怒地把手中的書“叭”地扔到一邊,罵了一聲,“粗俗!”
馮土鱉干笑一聲,縮了縮脖子。
看到這個小子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模樣,大漢丞相也有些無可奈何。
此次北伐,不但軍資充足,而且還不用過多地傷到民生,此子居功甚多,本還想著好好夸獎他一下,沒曾想他一進來,就來這么一句,實是令人冒火。
“此次帶了多少人過來?”
“八千。”
馮永伸出手指頭比劃了一下。
諸葛亮點點頭,心里盤算了一下。
孟獲的女兒花鬘遷了一個大部族過去,其間還有一些跟隨過去的小部族,這就有三四萬人。去年又遷了三萬漢民,再加上原有的夷人,孫水河谷三縣,如今足有十二萬人以上。
所以越巂雖是新定之地,但抽八千人應該不算是什么大問題。
“多少戰兵?多少輔兵?”
諸葛亮又問道。
“六千戰兵,兩千輔兵。”
干糧的持續改進,已經讓后勤壓力大大縮減。
就算是戰兵,身上背個筒型干糧袋,里頭裝的是干糧2.0,放兩條咸魚,也能支撐近一個月。
馮永在越巂這兩年來,大搞基建,在孫水河谷搞了一批水磨,沒日沒夜地磨面,同時因為漢中和錦城養豬業的興起,終于能搞到相當數量的豬油。
所以供應給軍中的干糧2.0,里頭是摻了足夠的油,而不是像最早給越巂夷人吃的那種減配版。
而且越巂有鹽井,田里還養魚,節省著用,每個干糧袋塞兩條咸魚,還是勉強能供應得上的。
所以兩千輔兵,除了運糧,馮永更多地是想要他們運其他器械。
但大漢丞相的思維仍是停留在以前的印象中,根本不知道馮永對自己手底軍隊所做出的改進,只見他皺眉說道,“輔兵有些少了。”
按慣例,戰兵和輔兵,是一比一,這樣才能保證足夠的供糧能力,以及有足夠的人手來進行安營扎寨。
“不少了,我又改進了一批干糧,二千輔兵足夠了。”
馮永沒打算多說。
干糧2.0之所以沒提前告訴諸葛老妖,是因為養豬業只能算是剛興起不久,豬油還是靠著興漢會內部關系,這才搞到手的。
至于所需要的豆類,目前也是緊俏農產品,光是越巂的牧場,每天都不知道要消耗多少豆子。
真要大嘴巴說了出去,到時候諸葛老妖大手一揮,讓大軍先吃……那就等著哭去吧。
自己的子弟兵優先才是正理。
至于其他人……反正有足夠的輔兵,物資又充足,操個毛的心,反正我又不是丞相!
“至于安扎營寨,到時候我打算帶南鄉工程隊上隴,他們干這一行熟練,所以用不到那么多輔兵。”
馮永找了一個借口。
諸葛亮嘴角抽動一下,專門干土木工程的南鄉工程隊,技術過硬,效率極高,同時還有組織紀律性,誰看了都眼饞。
大漢丞相也不例外,只是看到這小子一副“我的我的都是我的”模樣,他倒是不好意思再提了。
于是大漢丞相有些無味地砸砸嘴,“前些日子,乃是冬日里最冷的時候,你率軍前來,可曾有人凍傷?”
“有一些,不過問題不大,都是輕微傷,不礙事,我有甘油呢。”
馮永滿不在乎地回答,他特意等到最冷的時候出發,就是為了檢驗手底部隊的抗寒能力,不然隴右和涼州可是比南中冷得多。
雖說上隴的時候應該已經開春了,天氣會轉暖,但小心一些總是沒錯的。
諸葛亮一怔,“什么甘油?”
為什么你總是會時不時拿出一些我沒見過的東西?
“哦,就是我前兩年去南中時,看到那里有一種油籽,榨出來的油雖說有毒不能吃,但可以防水,涂在兵器上,還可以防生銹。”
“更重要的是,從里頭可以熬出一種東西,叫甘油,涂在手腳上和臉上,可以防凍,不必擔心在冬日里會凍傷。”
油桐在南中遍地都是,馮永的鐵桿小弟李遺是南中世家出身,他的老爹又是南中庲降都督,收桐油簡直是舉手之勞。
更何況又不白收,拿糧食換呢。
方便了自己,又能在平定南中后安撫百姓,李恢還能撈個官聲,多好的事情?
用桐油生產肥皂失敗,但失敗品里可以提煉出好東西,那就不虧。
“有這等好東西,你不早說?”
大漢丞相瞪大了眼,“給我勻一批過來!”
“哦,沒問題,要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