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交易所
第619章 交易所
南鄉儲備局的旁邊,有一個才掛牌兩年的交易所。
這個交易所最初的時候,是南鄉和蜀地產糧大戶交割糧食的地方。
后來隨著毛布流入市場,以及糧食換取毛布業務的進一步擴大,南鄉就把所有交易帳單都集中到了這里核對,然后雙方再拿著蓋好印章的單子分別去交割。
再到后來,大漢南征,南鄉的交易物又多了菉豆等東西。
還有這幾年糧食賤價,南鄉的糧食收購份額除了分出大半給指定的幾家外,還有一部分則是通過掛牌,公開面向外頭收購,也算是給指定供糧的幾家一個警示。
發展到后來,隨著與隴右世家大族秘密交易的展開,關中,甚至連涼州都有人前來,而且交易的東西越發地多了起來。
于是交易所便成為了一個物資交易的平臺。
不管天南地北,只要手頭有貨物的,都可以通過南鄉交易所掛牌,上頭寫明貨物各類,數量,價格等。
若是有人看中了,則前去交涉,價高者得。
有想要到這里收購貨物的人同樣如此。
撮合交易成功后,雙方拿著南鄉交易所給出的憑證,再私下里自行交易。
所以交易表面看著是在南鄉,但實際交割的時候,有一部分是在南鄉本地,但也有相當一部分是在錦城,甚至隴右,關中的也不是沒有。
交易所讓不少人得了便利,于是大受眾人歡迎。
無論是買還是賣,要想在南鄉交易所掛牌,那就必須先給出一定數額的保證金。
若是出了差錯,壞了規矩,不但保證金則全部沒收,而且會被列入交易所的黑名單,從此不得在南鄉交易。
憑借著工坊、票子、南鄉儲備局的優勢,還有馮永、官府、大漢皇室等招牌,南鄉交易所一躍成為了大漢最權威的交易之地。
除了權威之外,在這個消息閉塞的時代,這里還是打聽各地貨物信息最方便所在。
有了這兩個別人所沒有的巨大優勢,交易所的交易量與日俱增。
最初的時候,只要撮合成功一單,大伙都是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交易。
到后來,有人開始在南鄉租用庫房,儲存貨物,低買高賣。
到如今,已經發展到約定延期交割。
比如說,有人想要在十月收一批糧食,可以在八九月份提前預約。
價格嘛,當然是參照往年的糧價,還有今年的天氣、雨水,眼前的糧價等等進行估算。
至于一兩個月后,市場上的實際糧價是高是低,買賣是賠是賺,差價是多是少,那就得看買賣雙方的眼光——實際上就是對賭。
馮永搞這個交易所,本是為了能掌握各地的大宗貨物情報,同時想著利用市場的杠桿,來調節大漢的物價,更重要的是給大漢儲備局提供大數據,以便掌控票子的發行量。
哪知這才沒多久,就有人搞出了期貨的玩法,當場就令他目瞪口呆——這古人的智慧果真是不能小看,也是會玩的啊。
特別是北伐的這一段時間,隨著各種消息的不斷傳來,糧食和毛布的價格是波動最大的貨物。
“谷子五十石,每石二百五十錢,五月十六日交割!”
交易所里,最新的一個牌子掛了上去。
“不說丞相在武都大破曹賊嗎?怎么這糧價還這么高?”
有人不解。
“你懂什么?這武都的曹賊雖說退走了,但隴右那邊,大漢還沒完全打下來呢!誰知道這還要打多久?糧價高一些,也是正常。”
旁邊的人解釋了一聲。
谷物高過兩百錢,那就表明百姓開始吃不飽,高過三百錢,那就是饑荒,高過五百錢,可能就會出現易子而食的情況。
此人出價二百五十錢每石,就是覺得大漢會在隴右與曹賊相持不下,這也是如今蜀中相當一部分人的想法。
這里的錢,是最保值的銅錢五銖錢,不是什么直百錢之類的。
就算是最后用毛布票子交易,那也是統一折成五銖錢計算。
也是幸好,北伐前蜀中不少世家被大漢丞相和某只土鱉聯手設計,主動排隊上了戰車——門窗被焊死的那種。
打不下隴右,那么羊毛的來源就會緊缺,甚至他們前期投進去的錢也有可能打水漂。
所以就算是曹賊大軍進入武都,威脅漢中的時候,雖然有人趁機抬高糧價,但也有人聯手拼命地拋售糧食壓住糧價,價格最高的時候,總算沒有突破五百錢。
只是如今糧價雖然還算平穩,但想要壓到兩百錢以下,那也是難。
交易所的貴賓房內,有人居高臨下地看到這一幕,當下就是笑了笑,“看來總算來得及。”
然后對著手下人吩咐一聲,“去,掛牌兩百石麥子,每石一百錢。”
麥子以前沒人吃,如今不一樣,磨成了粉,那就是上等糧食,所以價格雖然沒有谷子高,但價錢也上來了。
一百錢每石,相對于現在的時局來說,那可算得上是低價了。
這個牌子一經掛出,馬上就被人秒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