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臨終之言
皮的臉動了動,似哭又似笑,看上去有些恐怖。
“陛下不必安慰老臣,臣自知命不久矣,但臣在死前,有些話,欲進言陛下,還望陛下不嫌老臣嘮叨。”
“張老將軍請說,朕在聽著呢。”
曹睿不顧惡臭味,湊近了說道。
“陛下,隴右局勢,已然定矣,再加上如今大魏損兵折將,軍中士氣不高,須得休整,不可再輕易再舉師向西。”
這個話,除了將死的張郃敢說出來,沒有人敢說。
曹睿這些日子以來,又如何不知關中大軍不能輕動?
光是關東籌備足夠的糧草,少說也要兩個月。
關中無存糧也就罷了,可是前些日子又有地方官吏上報,關中今年的糧食可能會歉收。
今年天公不作美,似乎很少下雨,如今已經到了種粟的時節,因為少水,不說是私田,就是官屯,也有很多地方根本沒有機會把種子播下去。
就連準備可以收割的麥子,都因為這兩個月缺少雨水,產量可能也會比常年要低一些。
所以在夏糧收上來后補充軍糧的做法十有八九是行不通了。
只是大魏喪師失土,皇帝親領大軍云集關中,若是就這么罷了,新帝的臉往哪擱?
進退維谷,不外如是。
此時聽到張郃這個話,不知怎么的,曹睿心里終是暗暗地松了一口氣,“老將軍之言,朕定會細加考量。”
張郃看到曹睿能聽進他的話,當下眼睛就煥發出光彩來。
“蜀虜占據隴右,定會窺視關中,陛下須得有良將緊守險關隘口。陳倉、汧縣、新平郡,此三處,乃是必守之地,陛下務要重視。”
曹睿點頭,“朕明白。”
張郃越說,臉上的神采就越盛,“陛下,如今守汧縣的王雙,勇則勇矣,謀略不足,陛下還得再派良將前往。否則汧縣一失,則陳倉無守。汧縣、陳倉若無,則關中險矣!”
“朕已派了秦朗前往。”曹睿連忙說道,“老將軍覺得如何?”
“秦將軍有軍略,但太過于年輕,經驗不足,可守一時,不可長久,陛下最好從關東調老于軍陣的良將過來。”
曹睿一聽,心里就是吃了一驚,“那當如何?老將軍可有舉薦之人?”
“賈逵、滿寵、文聘,陛下在此三人中自選一人即可。雍州刺史郭淮,亦是有材,若是此人能從隴右脫身,陛下可重用之。”
說到這里,張郃臉上露出悔恨之色,“郭淮若是陷于隴右,則大魏失一良材矣!此皆是老臣之過。”
說到這里,張郃猛烈咳嗽起來。
曹睿一見,不顧污濁,親自給張郃撫胸,“老將軍所說的話,我都記下了。”
張郃咳嗽了好一會這才停下來,低低地說道,“陛下登基不久,根基不穩,不可離開洛陽過久,否則群臣必有疑慮。”
“臣斗膽請求陛下,待臣死后,陛下可以給臣送葬的名義,返回洛陽,這樣不但可以收臣下之心,還可以避免陛下聲望受損。”
曹睿聽了,心下感動不已。
他知道,張郃這是真心為自己考慮了。
自己御駕親征,最后卻灰頭土臉地回到洛陽,皇帝的威望定然會受到損害,所以這也是他為什么一直停留長安的主要原因。
至少也要打一場勝仗再回去,這樣才不至于太過于失面子。
如今張郃給他指出另一條路:以送葬的名義回去。這樣不但可以轉移世人的視線,還可以安撫臣下之心——連張郃這等打了敗仗的將軍都有這等殊榮,其他人復有何憂?
想到這里,曹睿眼中有些濕潤,“朕明白老將軍的心意。”
張郃臉上這才露出笑意,長嘆一聲,“老臣有負陛下所托,實是慚愧!”
“老將軍不必自責……”
張郃又是咳嗽一聲,然后長呼,“未能見大魏一統天下,奈何卻要赴死,恨啊,恨啊!”
喊畢,眼中的光彩消失,脖子一歪,再無氣息。
“老將軍!”
曹睿大喊一聲,眼中含淚。
“陛下,張老將軍已去……”
侍醫在一旁輕聲說道。
建興六年四月底,魏國左將軍張郃因傷勢過得而死,魏帝為之垂泣,賜張郃謚壯侯。
五月初,魏帝曹睿命曹真為關中都督,然后準備自己親自扶棺,回師洛陽。
就在這時,曹休從關東送來了一個消息:東吳周魴密約舉郡而降,同時還給大魏泄露了東吳的軍事機密。
東吳趁著蜀虜進犯隴右的機會,欲舉全國之力,兵分五路犯江淮、荊州之地,請陛下盡早定奪。
曹睿看完曹休送過來的奏章,當場就是大怒。
這蜀吳二虜,當真是可惡之極,難道當真覺得大魏無人耶?
他左思右想,一時之間,卻是想不出對策,當下便召孫資和劉放兩人過來商議。
孫資沉吟一番,首先開口道,“陛下,若是大魏在隴右失利的消息傳到東吳,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