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我有一個計劃
第668章 我有一個計劃
劉渾身為匈奴人,卻能被韓龍收為弟子,自然是有其原因的。
他身為匈奴小王子,自稱是大漢度遼將軍之后,又是去卑之孫,這一層身份并沒有讓他在大漢境內減分。
相反,作為仰慕大漢,主動學漢話,習漢字,遵循漢家禮儀的匈奴人,他會受到更多的另眼相看。
因為這種行為,既滿足了漢人大漢主義的心理,又讓漢人頗有教化成功的成就感。
這種風氣,其實還是得追溯到孝武皇帝身上。
孝武皇帝曾受匈奴渾邪、休屠二部之降,其休屠王太子金日磾被安置在黃門署飼養馬匹,后來受孝武皇帝所重,逐漸成為重臣。
孝武皇帝病重時,金日磾隨從霍光接受顧命,成為輔政大臣。
其人忠心不二,子孫后代忠孝顯名,七世不衰,算得上是胡人歸化的最成功典型人物。
不得不說,金日磾的成功,為后來者做出了一個相當優秀的榜樣。
劉渾的祖父去卑,受命護送大漢天子出走長安,原本也是想走這么一條道路。
可惜他遇到的是一個對胡人戒心極重的曹老賊。
沒能撈到什么好位置不說,后面匈奴單于呼廚泉來朝,被姓曹的扣留在鄴城,反是把身為右賢王的去卑派去平陽,監視五部匈奴。
這簡直就是把去卑放到火架子上烤。
只待去卑死后,其本部鐵弗部馬上就四分五裂,其子劉誥升領著剩下的族人,躲在并州的一個角落茍延殘喘。
部族已經沒落了,劉渾又不是劉誥升的嫡長子,繼承不了那點可憐的家業,而且他也看不上眼。
于是就借著祖父還留下的那么丁點關系,到中原流浪,看看有沒有機會找個出路。
所以匈奴小王子這個名號,說它是假的倒不算假,但若是說有什么含金量,那也是不可能的,含水量還差不多。
曹家人做事不地道,右賢王去卑立了功勞,都被當成抹布一樣用了就扔,一個含水份的小王子算個什么東西?
所以劉渾出路沒找到,倒是找到了一位師父,這就是韓龍。
最后跟著韓龍從河北過關中,到了漢中。
反正在劉渾三代人看來,曹賊干的那都不叫人事。
祖父去卑好不容易有個救駕之功,雖說沒想過能像金日磾那般坐到輔政大臣的位置,但好歹也封個可以讓子孫后代有個念想的官職吧?
誰知曹老賊卻來個挾天子以令諸侯,大漢天子變成了籠中鳥雀,去卑還被打發去北方做擋箭牌。
好不容易等曹老賊死了,沒想到上來的曹丕更狠,直接就篡了漢家天子的位。
天子都改了姓,前朝的功勞誰還敢再提?
于是來到漢中的孫子劉渾就尋思著,季漢天子,他也是姓劉啊,聽說和丟了皇位的那個劉天子,還是同一家的?
我不如學大父,繼續效力于劉家天子,說不得還能博出一條出路呢?
當然,這不是重點。
重點是,劉渾的師父韓龍,非常欣賞劉去卑和劉渾的這份忠心。
畢竟游俠嘛,忠義二字當頭。
所以韓龍也對劉渾說了師門里的一些秘密。
比如說,韓龍這個韓,與前漢的兩個開國功臣有著極大的聯系,最讓人覺得驚奇的是,他們連名字也是一樣的,都叫韓信。
一個是淮陰侯韓信。
一個是異姓諸侯王韓信,為了與前者有所區別,一般稱之為韓王信。
這兩個人雖然姓名相同,且皆為高祖皇帝統一天下立下大功,但在最開始的時候,他們其實并沒有什么聯系。
之所以兩韓最后秘密合二為一,完全是因為一個人。
這個人同樣也是前漢開國功臣,名字叫陳豨。
這些遙遠的辛秘,早就湮滅在數百年的時間長河里,不為世人所知。
但這世間,總有一些人,他們一代又一代地傳承著下來,守著那些數百年,乃至上千年的辛秘。
這些人的身份,被稱為山門中人,或者叫隱世高人。
黃巾力士這種本是方士口中相傳的人物,在黃巾之亂里第一次大規模出現在世人面前,劉渾自然也是聽師父韓龍說過的。
聽說此事還有山門高人摻和其中。
看到場中的撼山婦,劉渾再看向遠處的高臺,眼中忽明忽暗,疑惑之色更濃。
撼山婦那迫人的氣勢讓部曲沒人敢輕易上前。
“劉從事,你看這如何是好?”
劉渾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咬了咬牙,“君侯常說,輸人不輸陣。此戰我們只怕沒什么把握,但卻不能這般輕易認輸,且讓我上場去試試。”
說實在的,第一場劉渾上去了,第二場他又是指揮,第三場他再上,就有些不講規矩了。
于是就有人自告奮勇,“劉從事,此場還是換我們上去吧。”
劉渾搖了搖頭,“角抵我甚是熟悉,就讓我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