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2章 兵分兩路
第792章 兵分兩路
大漢時期的安定郡不比后世。
后世因為亂砍濫伐,隴右、關(guān)中這一帶,因為缺少植被的覆蓋,水土流失嚴(yán)重,造成了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奇景。
而大漢時期的安定郡,雖然歷經(jīng)大漢數(shù)百年,但環(huán)境破壞并不嚴(yán)重。
因為這里以前是大漢劃分給胡人的放牧區(qū)。
而且以大漢以前的耕種水平,真要在這種地方種地,光是開荒的成本估計都收不回來。
沿著長城腳下行軍,看著殘破而又頑強矗立的城墻,讓人有一種歷史的厚重感。
長城外,是胡人放牧的地方。
長城內(nèi),是歸化胡人生活的地方。
僅僅是隔了一道長城,便是文明與野蠻兩個世界。
雖然是放牧之地,但地勢并不是一馬平川。
起起伏伏的小山包,上面長滿了齊腰高的荒草和灌木叢林。
在這種地勢下,匈奴馬有著很好的適應(yīng)能力,在稍微平坦一些的地方,甚至可以放開了全速奔跑。
再加上匈奴馬極耐粗料,在這種地方下行軍,根本不用擔(dān)心戰(zhàn)馬的草料問題。
騎營的備用戰(zhàn)馬,也就是從湟水流域的西平郡和金城郡換回來的河曲馬,表現(xiàn)也不算太差。
相比之下,馮君侯的座騎,那就難伺候得多。
特別是其中一匹,是有人為了討好馮永,專門從河西高價換回來的西域馬。
這匹馬遠(yuǎn)比匈奴馬要高大,奔跑起來速度一流。
更重要的是,耐力也很高,甚至在高氣溫的天氣下奔跑,全天只需要喝一次水,就能保持速度。
缺陷就是不但對精飼料的要求很高,而且還需要專人伺候,不然就極易掉膘變瘦,失去活力。
最大的缺陷就是,這匹據(jù)說有西域天馬血統(tǒng)的馬,居然是一匹騸馬!
于是送馬的家伙,當(dāng)場就被馮君侯怒氣沖沖地抽了一頓:
老子堂堂一個君侯,鎮(zhèn)守一方,你居然送我一匹騸馬?瞧不起誰呢?
騎馬就要騎最烈的馬,就如喝酒要喝最好的酒,睡……嗯嗯!
最后馮君侯以斷供特色商品為威脅,要對方給自己再去找沒騸過的馬,還必須是一對,一公一母!
當(dāng)然啦,馮君侯也不是不講理的人,這匹馬雖然被騸了,性情太過溫順,但還是能騎的。
所以馮君侯本著不能浪費的原則,勉為其難地收下,然后再象征性地給對方一點東西,以示還禮。
然后挨了一頓打的家伙就歡天喜地地走了,臨走前還說,只要能讓君侯滿意,就是再打他十頓八頓也是可以的。
倒是趙廣,不止一次地表示他不介意這是一匹騸馬,如果兄長不喜歡,可以讓給他。
當(dāng)然,當(dāng)作補份賀禮送給他也行,畢竟當(dāng)時自己成親時,兄長不在場。
“賀禮?什么賀禮!”馮永惱怒地瞪著他,“當(dāng)年我成親的時候,你還搶過別人送我的賀禮,我說什么了嗎?”
“那時你可是說了,只要我愿意,你成親的時候把賀禮全部給我都行,現(xiàn)在還有臉問我要賀禮?想屁吃呢!”
這種荒野正是野生動物的天堂,大軍經(jīng)過,驚擾了不少的動物。
最引起馮永注意的,是那些時不時竄過的黃羊群。
黃羊是以種群聚集在一起的,多的有幾十只,小的有十?dāng)?shù)只。
在這個時代,中原內(nèi)地還分布有不少的野鹿,甚至有時候還會跑出來糟蹋田里的莊稼。
更別說在中原與大漠的分界線,人煙稀少之處,野生動物更是隨處可見。
安營扎寨后,馮永領(lǐng)著親兵出來打獵,美其名曰練習(xí)箭法。
只是把箭射出去很容易,有力氣就行,但如果想要射得準(zhǔn),那就要有技巧。
至于想要射中運動中的物體,更是需要長時間的專精練習(xí)。
以馮君侯的土鱉箭法,想要拿射中黃羊,這輩子沒指望了。
射得中是不可能射得中的,也只有拿改進(jìn)過的弩來瞄準(zhǔn)射擊,才能射得中的樣子。
射出去好幾只箭,要么是沒到地方就落下,要么是歪得沒邊,還有一兩只不知飄哪去了。
馮君侯臉上無光,偏偏趙廣又是個沒眼色的,光顧著眼饞自家兄長的身……嗯,不是,是兄長的那匹西域馬。
馮永聽得煩了,直接把火撒到趙廣頭上,拿著弓箭敲過去:
“光一天到晚地從我這里拿好處,看到我在打獵物也不知道搭把手!晚上又想吃干糧呢!”
趙廣還沒反應(yīng)過來,守在馮永身邊的韓大俠就一磕馬肚湊過來,“君侯,這是打算做晚食了?”
馮永點頭:“這黃羊肉鮮味美,拿來當(dāng)今晚的晚食不錯。”
韓龍一聽,當(dāng)場兩眼放光道:“這等事情,且由老夫來做便是,何須君侯親自動手?”
說完,越過馮永,看樣子是準(zhǔn)備要露兩手,然后又想起了什么,重新退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