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5章 敦煌
把事情說了一遍。
如果說隴西李家是大漢扶持起來的隴右的典型,那么敦煌張家就是涼州的典型。
讓無論是大漢境內還是境外的世家都看個明白,以后的路子應該怎么走才算合格。
不管是私下里對張恭的敬重,還是要表現出對張家的重視,馮永都必須盡快去一趟。
關姬當然明白張家的重要性。
只是對于馮永的這個決定,她略有遲疑地問道:
“要不要明日先跟廖叔與四娘說一聲?”
“不用。武威官道直通敦煌,又同是涼州境內,有什么事情也能及時聯系。”
“那現在就讓四娘過來一趟。”
關姬果斷道。
廖化是長輩,夜里不好去打擾,但如今府上的都醒過來了,沒道理還讓張小四悶頭大睡。
張星憶很快被趕過來了,蓬頭亂發,睡眼松惺,甚至坐下來時還打了個呵欠:
“阿姊,這么晚了,叫我過來做什么?”
“像什么樣子!”關姬看到她這副模樣,先是訓了一句,“被人看去了不笑話?”
“這么晚了,又是在內院,誰能看到?”
正是睡得正香的時候被人叫起來,張小四如同被抽了骨頭一般。
“敦煌出了急事,你姊夫明日要趕過去一趟。”
“敦煌?”張星憶終于抬起頭來,愣了一下,“張家?還是西域那邊有什么消息了?”
“要不說你心思活呢,確實是張家?!?br />
關姬解釋道,“張家的家主張恭病危,敦煌那邊連夜派了人過來,你姊夫決定明日就趕過去一趟?!?br />
張星憶聽完,下意識地就是把手指頭放到嘴里啃。
關姬當面,馮永不好說她這個臭毛病。
他敲了敲桌子,“就是通知你一聲,我不在府上,還是按以前那樣。再說了,敦煌離得也不遠……”
這個話有點虧心。
因為由東向西,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就是一個串葫蘆。
往來雖然方便,但兩地之間,相隔兩千里,這還不叫遠,那什么叫遠?
哪知張星憶卻是沒應馮刺史的胡話,突然開口提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建議:
“讓劉渾領著精騎陪著阿……姊夫同去?!?br />
馮永和關姬對視一眼。
“這個事雖說急是急了些,但哪有這么嚴重?還用精騎陪著你姊夫前往?”
張星憶點了點頭:“是不嚴重,但亦不可不防?!?br />
“什么意思?”
馮永皺眉。
“張恭名著西州,敦煌胡人多有聽其令。若是張恭當真有事,別說敦煌,就是涼州,只怕也有一番震動?!?br />
“姊夫主政涼州時日尚短,如今雖說涼州看起來平穩,但誰知道底下還有沒有不軌者?”
“讓劉渾領一部精騎陪同前往,一是保護姊夫安全,更重要的,是威懾敦煌各方勢力,避免產生動蕩?!?br />
說到這里,張星憶看了一眼馮永,似乎意猶盡。
關姬覺察到了張小四的小動作:
“有話就說個明白,這里就我們三個,又沒有外人?!?br />
“我是怕姊夫生氣。”張星憶嘀咕了一句,然后繼續說道,“張恭在敦煌的聲望太高,以前我們對敦煌少有變動?!?br />
“我是說萬一,萬一哈,萬一張恭真的病逝,說不得我們正好可以加強對敦煌的控制?!?br />
大漢收復涼州,敦煌是張家帶頭舉郡叛魏歸漢。
為了避免非議說是卸磨殺驢,再加上張家也一直很配合。
所以馮永原計劃是按蜀地的做法,一步一步對敦煌地方勢力進行改造。
有張家這個領頭羊在,想必不用費太大功夫。
哪知現在出了這個事情?
張小四現在這個樣子就很符合一個合格政客的表現。
人還沒死,已經在想如果死了以后應當如何利益最大化。
馮刺史沉吟一下:“那就讓劉良也跟著過去。”
劉漢子在搞胡人方面,很有一手,或者一腿。
特別是敦煌,大漢未曾平復涼州前,他可是呆了不少時日。
第二日天剛蒙蒙亮,張華就已經早早守候在刺史府門口。
馮永收拾完畢,出得門來,略加安慰了幾句。
幾人便在親衛的護衛下,翻身上馬,向城外而去。
馬蹄敲在街道上,踏踏聲在無人的大街上顯得格外清脆。
城外的營寨里,一千精騎在劉渾的帶領下,連夜整裝待發。
在得到出發的軍令之后,如同一股紅色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