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7章 天意
第977章 天意
《孫子·行軍篇》有言:客絕水而來,勿迎之于水內,令半濟而擊之,利。
迎之于水內,只會讓敵人知難而退,無法有效殲滅敵人。
而敵人一半上岸,一半仍在渡水時,正是進退兩難,首尾不接的時候,最容易被擊潰。
這個道理,不但諸葛亮懂,司馬懿也懂。
武功水不夠寬,也不夠深,想光靠武功水就把諸葛亮擋在對岸,司馬懿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所以他不斷地沖擊孟琰的東岸營地,盡量把孟琰壓在河岸的狹長地帶,就是為了給后面的半渡而擊創造最有利條件。
而諸葛亮則是在孟琰沒有站穩腳跟,沒有擴大足夠前沿營地的時候,一直不肯大規模渡水。
這一次讓魏延領兵渡水,其實也未嘗沒有讓魏延擴大前沿,鞏固東岸營地的意思。
一萬精兵還沒有渡過一半,東岸的營地就已經變得有些擁擠。
正在喧鬧間,孟琰步履匆匆地過來:
“魏將軍,賊人要攻過來了!”
魏延一聽,不驚反喜:
“若賊人縮于壁壘之后,吾尚沒有太好的辦法,如今他們竟敢前來,正合吾意。”
“孟將軍先去阻擋片刻,待吾收攏將士,隨后就到。”
當下也不再等剩下沒渡水的士卒,只管讓人把已經到岸的三千多人集合起來,準備迎敵。
前頭已經響起了戰鼓聲。
漢軍的弩箭如蝗般射了出去,舉著大楯前來的魏軍喝喝有聲,速度很快,已經來到漢軍陣前兩百步。
東岸的營地本就有些狹窄,此時已經渡水的將士又要匆匆結陣,尚未渡水的將士沒有辦法,只能暫緩了下來。
魏延見此,一邊呼喝著將士集合,一邊大罵:“司馬老賊可惡!”
沒等他全部集結完畢,前方已經響起了喊殺聲。
第一波魏軍已經和孟琰的前軍短兵相接了。
魏延大怒,跨馬持刀:
“隨吾殺賊!”
三千將士跟著在后頭,如旋風般沖出營門。
“大人,且讓孩兒前去沖陣,大人在后方整軍,可一舉破敵!”
魏延的兒子魏昌,看到自家大人有親自上陣廝殺的架勢,嚇得他連忙拉住魏延的馬頭,急聲請戰。
魏延一掃前方,發現孟琰尚還能挺得住,這才點了點頭。
再一環視周圍戰場,指著右方說道:
“你帶上百名騎軍,從側翼出擊,前去試探一番,切不可深入。”
“諾。”
魏延的及時增援,讓前方的孟琰士氣大振,一鼓作氣,把魏軍的第一波攻勢擊退。
然后魏昌又領著百余騎從側翼截殺了一陣,魏軍丟下兩百余傷兵和尸首,敗回本陣。
遠遠看到這一幕的司馬懿,不怒反喜,哈哈一笑:
“吾觀葛賊渡水之兵,皆是少見的精銳,看來他多是著急要渡水啊!”
牛金迫不及待地說道:
“大司馬,末將請戰!”
司馬懿拈須而笑:
“不急,不急!”
當下繼續派出士卒,從各方輪番進攻,雖然皆是被孟琰和魏延擊退,但漢軍同樣沒有時間鞏固營地。
諸葛亮坐在輪椅里,在五丈原上俯視戰場,聽著東岸傳來的戰鼓聲,面容平靜。
倒是楊儀有些不大滿意:
“丞相,已經快大半日了,一萬精兵卻仍只渡了一半,這魏延莫不成是在前頭受挫了?”
諸葛不語,抬頭看了看天,反問了一句:
“現在是幾時了?”
“回丞相,申時。”
“申時?怎么天已經開始暗了?”
楊儀語塞。
丞相,我是在和你說魏延啊,和這天暗不暗有什么關系?
就在這時,只聽得有侍衛大聲道:
“稟丞相,魏將軍派人來報!”
“讓人過來。”
小跑過來的傳令兵一臉的喜色:
“稟丞相,魏將軍殺敵近千,其中有三百披甲賊兵!魏將軍說了,只需五千精兵便足以敗魏賊,不須一萬!”
傳令兵的話,啪啪啪地打在楊儀的臉上,讓楊儀覺得臉上直發燒。
倒是丞相,聽到這個好消息,臉上波瀾不驚,僅僅是“嗯”了一聲。
只要五千不須一萬,那就說明,魏延即便是取得了小勝,但只怕未能達成此次渡水的目的。
很明顯,司馬懿是有預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