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6章 王師到來
沒錯,從冠爵津谷一戰就可看出來,平陽河東的賊人早已對我們作出反應。”
“關中的司馬懿,又豈會無動于衷?在末將看來,此時司馬懿就算是沒有派出援軍東渡大河進入河東。”
“至少也已經在大河西邊做好了防備,無論我們走哪條路,西邊的渡口只怕早就被賊人所據。”
“故與其向西嘗試去搶渡口,不若舍棄汾水,繼續南下進入河東,其利有二。”
關將軍目光一閃:“有何利?”
“一者,若是司馬懿的援軍已經渡過大河,我們可以在河東的平地上與之一決勝負,只要關中援軍一敗,大軍渡河自是無礙。”
“二者,若是司馬懿自知河東不守,沒有派出大軍渡河,只管緊守渡口,那吾等就在河東大鬧一番。”
“如此,洛陽的曹叡只怕就要寢食難安了,到時司馬懿前有丞相的大軍逼迫,后有曹叡所促,將軍在側伺機而動。”
“任那司馬懿有通天的本事,亦計無可施矣!”
蒲坂津雖遠,但在司馬懿極有可能已經占據西邊渡口的情況下。
走凁水而不走汾水,大軍可以順便掃蕩河東,甚至可以借此機會,對洛陽的偽帝曹叡產生極大的震懾。
關將軍臉上這才露出笑容:“石將軍所言甚是。”
石苞連忙謙虛道:“將軍過獎了。”
對于統軍大將來說,把希望寄托在司馬懿可能會反應遲鈍這種事情上,本就是極為不負責任的行為。
除此之外,石走私販心里,可是一直沒放下給河東狗大戶看看什么叫莫欺少年窮的心思。
至于關將軍,其實也是有些私心:都到這里了,不回老家祖地看一看,豈不是太可惜了?
于是關將軍先下令,讓劉猛領著族人,繼續順著汾水向大河而去。
她則是領著大軍,在臨汾渡過汾水,越過平陽與河東之間的一個山口,向著聞喜進發。
魏國在河東設立了兩個屯田之所,一個是聞喜縣,由農都尉所領。
一個是河東郡的郡治安邑,由典農中郎將所領。
若是換了在曹操設立屯田之初,農都尉和典農中郎將說不得還能設法組織起屯田客,借由塢堡或者城池,勉強抵抗一番。
但此時曹操已經死去多年,屯田早已非初時模樣。
曹丕稱帝時,特別是在九品中正制設立之后,“郡縣屯田,百姓面有饑色,衣或短褐不完”。
至于到了曹叡時期,屯田所得,已經由曹操時的官六民四,變成了官七民三,甚至有些地方收得狠了,直接就是官八民二。
相比起沉重無比的稅賦,屯田客府所征發徭役,更是讓人苦不堪言。
治廩系橋,運輸租賦,除道理梁,熯涂室屋,以是終歲,無一日之閑。
誰叫魏國皇帝喜歡興建宮殿呢?
再加上這些年來,魏國歷經數次大敗,為了給前方輸送物資,鞏固邊防,屯田客府更是變本加厲。
于是屯田客生活日益困苦,不少地方相繼暴發了民亂。
各地豪右,又借機侵占田地不止,即便是有不發生民亂的屯田,田客亦多有逃亡,藏身于世家大族,成為隱匿人口。
畢竟豪右在很多時候,只要什稅五,同時還能幫佃客免去讓人喘不過氣來的繁重徭役。
這種情況下,河東的農都尉和典農中郎將能勉強維持屯田規模,也就是因為靠近關中,又屬于司州,被魏國重視的緣故。
現在真要逼著屯田客去抵抗漢軍,他們就要擔心自己是有命組織,沒命督戰。
那些田客恐怕極有可能會第一時間在陣前反戈——至少聞喜的農都尉是這么想的。
特別是這些日子以來,聞喜城的大街上一直有孩童在拍著手唱童謠:
“朝求升,暮求合,屯田貧漢難存活。迎王師,復漢室,漢家子民什稅一,不納算賦悅兮兮。”
(算賦,即人頭稅)
“復漢室,分田地,王師來了足衣食。”
……
童謠之所以是童謠,就是因為它不同于那些高雅的陽春白雪,它是唱給下里巴人聽的東西。
蒼頭黔首,不知道什么陽春白雪,但“什稅一,不納算賦,分田地,足衣食”這些話,還是聽得懂的。
不但聽得懂,而且還很喜歡聽。
在有心人的推動下,不過是數日的時間,非但喜聞城的大街小巷都有人傳唱,甚至連屯田的各個塢寨都開始流傳起來。
在這種情況下,大漢王師還沒到聞喜縣城下,農都尉便早早大開城門,主動派人前往去迎接王師,投身大義。
對于這等棄暗投明之舉,關將軍自然是大加贊揚。
在親衛的保護下,關將軍騎著高頭大馬進入聞喜縣城。
大街兩側,舉著酒水迎接的鄉老士紳,看到關將軍后,皆是大呼:
“恭迎王師!”
關將軍雖知這是農都尉的安排,但臉上仍是止不住地露出笑意,但見她翻身下馬,拱手對眾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