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8章 時在我而不在敵
要考慮蜀虜在河東以逸待勞,對自己這支援軍設伏的可能。
一念至到,蔣濟身上登時就是冷汗淋漓,他下意識地大聲吩咐道:
“讓前軍立刻停下!”
“諾!”
“還有,讓他們多派出探馬,特別是聞喜方向,有什么消息立刻回報!”
自己這一路光顧著領軍急行,因為行軍速度太快,再加上又是行于山谷中,探馬有時候根本來不及探明情況。
沒想到聞喜竟是已經落入蜀虜之手,若不是因為這些亂民,后果怕是不堪想像。
想到這里,蔣濟不禁又是慶幸又是后怕。
后怕之余,他心里更是升起了揮之不去的疑惑:
按理說,關中應當比洛陽更快反應過來,眼下蜀虜這般輕易地進入河東,莫不成是連關中援軍都已經敗了?
還是……根本沒有過來?
懷著種種疑慮,蔣濟在未探明情況之前,根本不敢輕易進入河東。
悄悄地領著大軍在臨汾呆了三天的馮刺史,得知原本已經從軹關陘里冒出頭的魏軍,竟是又縮了回去。
不禁咂了咂嘴,有些失望道:
“本還以為能吃掉河內過來的援軍,沒想到這領軍之人,非但用兵謹慎,而且看起來頗是老辣啊。”
此時關將軍已經領軍過了安邑,而自己這支大軍又是停留在臨汾。
從臨汾到安邑這一大片地區,全都是兵荒馬亂的,想要打探消息,本就困難重重。
馮永可不相信對方剛出軹關陘,就能準確地探知到自己的位置。
更重要的是,對方只要出了軹關陘,重新占據聞喜縣,就能切斷關將軍的后路。
關將軍若是在短時間內不能渡河,那就只能逆河而上去平陽郡。
對于魏國將領來說,收復河東,就意味著保證了關中與關東之間的聯系,可謂是扭轉關中戰局的大功勞。
面對這么巨大的一個誘惑,對方竟然是不進反退,直接縮回軹關陘,其敏銳可見一斑。
“君侯,那我們怎么辦?”
跟在馮刺史身邊的楊千萬聞言,不禁有些郁悶地問了一句。
抓不住軹關陘里面的魏賊大軍,就意味著自己這邊白白在這里浪費了三天時間。
“無須擔心,時在我而不在彼。”馮刺史從容一笑,“敵不動,我不動。我倒要看看,他究竟是要出軹關陘還是據軹關而守。”
從目前的情報看來,司馬懿十有八九是打算據河西而守,不讓自己渡河。
而同樣的,若是這支魏軍退回軹關,據關而守,也不失為上佳的應對——這是從軍事角度上來說的。
但別忘了,軍事是政治的延續——再好的軍事動作,也是要為政治服務的。
如果扭轉不了政治上的戰略失敗,軍事行動再成功,那它也是失敗的。
放棄了并州,放棄了司州平陽郡和河東郡,就意味著河北和洛陽時刻處于大漢的威脅之下。
更別說關中在這種局勢下,根本守無可守。
皆說關中四塞之地,金城千里。
如今隴山蕭關已失,十萬漢軍出漢中,若是漢軍再在河東站穩腳跟,四塞之地就成了四面漏風。
那就意味著,關中遲早也要被放棄。
曹叡只要不是“睿智”,他就不可能允許這種情況發生。
所以馮刺史一點都不著急。
就算是要在河東過年,他都不用怕——河東遍地都是狗大戶,還用擔心糧草問題?
作為河東最大的屯田之地安邑城,也只不過是他暫時讓那些狗大戶保管的糧倉而已。
反正大漢現在的經濟基礎,已經越來越無法兼容中原的世家豪族。
控制著數量龐大人口和土地的中原世家豪族,不但是大漢新貴們眼中釘,同時也是一塊大肥肉。
作為新貴龍頭代表的馮會首,根本不可能在意河東最后會亂成什么樣——說不定砸得越爛越好。
馮刺史在臨汾保護關將軍的后路,同時有心想要吃掉從軹關陘冒頭的魏軍。
而關將軍,則是毫無顧忌地領著大軍直沖蒲坂津。
得知關將軍馬不停蹄地親自來到大河邊上查看敵情,提前一步到大河邊上偵察的劉渾連忙前去參拜:“將軍。”
舉著望遠鏡觀察對面的關將軍,淡淡地問了一句:“現在情況如何?”
劉渾這些日子以來,一直沿著河邊,不斷打聽,收集敵情,聽到關將軍詢問,連忙回答道:
“回將軍,末將打聽過了,關中的魏賊,一直守在西岸,從來沒有嘗試渡河救援河東。”
“上邊的龍門渡,有什么消息傳過來么?”
“還沒有,不過末將已經派出了一部人馬,讓他們沿著河邊北上查探,看看能不能聯系上。”
關將軍點了點頭。
劉渾的能力確實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