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6章 試探
第1016章 試探
步兵在有準備的情況下,面對騎兵,可以組陣,可以豎矛,可以射箭,可以挖溝……
就算是在馮某人拿出專門沖陣的鐵甲鬼騎之后,步兵多豎幾個長矛方陣,多挖幾個坑,多設幾片鐵蒺藜區域。
說不定就能讓鐵甲鬼騎全軍覆沒。
可是為什么在人類戰爭歷史上,擁有騎兵的一方,往往還是占據了極大優勢?
因為騎兵對上步兵,打不過他可以跑,而且步兵只能看著,看著騎兵屁股后面的煙塵吃灰。
但如果步兵敗了,步兵連逃走的機會都沒有。
所以步兵對騎兵,上策是倚城而守。
在野外遇到騎兵的話,固然可以組陣,但同樣把自己限制住了,只能呆在原地,等待救援。
只要你一移動,騎兵就會源源不斷地跟上來,伺機尋找破綻,然后時不時咬你一口。
古代行軍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行軍的同時,又要忍受敵人持續不斷的騷擾,不但速度會被拖慢,比如由一天五十里,變成一天二十里,甚至十里。
而且一天十二個時辰,無時不刻必須緊繃著神經,防止敵人偷襲,軍中士氣很快就會低迷。
因為長時間的心理壓力太大,將士最后也容易自我崩潰,發生炸營,然后被騎兵銜尾追殺。
尾隨,施壓,恐嚇,放血,讓獵物精神和肉體都陷入疲憊,最終耗盡力氣,這才一擁而上,撕咬獵物。
這是狼群捕獵時經常采用的一種戰術,所以也可以稱之為狼群戰術。
擁有當今世上最強組織能力,同時也是天下最精銳的涼州騎軍,玩起狼群戰術來,尤為讓對手覺得痛苦。
即便郭淮常年在雍涼一帶與胡人打交道,頗為了解這種胡人常用的戰術。
但此時面對蜀虜精騎糾纏與騷擾,他也顯得有些不安。
畢竟他原本是在橋山上防御蜀虜——正經人誰上山還帶著騎兵參加防守?
就是馮賊那種老是不按常理行事的家伙,領著幾萬騎兵進入橋山,最后不還是放棄了?
所以現在郭淮手里除了斥候,基本全是步卒。
雖然大魏號稱坐擁十數萬精騎,但在郭淮看來,才擁有騎兵時間不算太久的蜀虜,對騎兵的運用卻比大魏要強得多。
甚至可以說,與蜀虜的騎兵相比,大魏的精騎其實是退步的。
因為從蕭關一戰看來,大魏解散虎豹騎似乎就是個錯誤。
而更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馮賊這一次,居然能連續三次轉戰千里。
不但直插大魏的心腹之地,同時還對關中大軍的后路虎視眈眈。
跟對方交手兩次下來,郭淮都已經有些絕望了。
騎軍還能這么玩?
你的馬是八條腿嗎?
這樣都沒能跑死你?
郭淮站在一處高地上,看著后方遠處揚起的煙塵,臉色鐵青。
這已經是第三次了。
過了合水之后,蜀虜的精騎就一直緊緊地咬在自己的后方,甚至還時不時地繞到側翼。
逼得自己這兩萬多人,不得不分成前后兩部,輪流交替滾動前進。
通過這幾日的交手,郭淮已經知道,自己后面這支蜀虜騎軍,數量基本也就是在三千到五千之間。
他并不是沒想過利用己方的人數優勢設伏。
只是對方太過警覺,如同受了驚的兔子,只要稍有不對,就立刻停下,同時派出大量斥候前來查探情況。
這就涉及到一個嚴峻的問題。
郭淮手里的斥候數量根本不夠。
就算是夠了,也不足以遮蔽戰場。
因為斥候這個問題,已經逐漸成為魏軍在面對漢軍時的一個硬傷。
在裝備精良,騎術過硬的漢軍斥候面前,相等人數的魏軍斥候,往往處于被動挨打的地位。
想要對漢軍斥候取得壓制性優勢,就必須派出比對方多得多的斥候。
但這又涉及一個問題。
斥候都是軍中精于騎術,擅于技擊,長于箭術,有目力能遠視,同時還具備一定觀察能力的精銳組成。
可不是誰會騎馬就能做斥候的。
所以上哪找這么多的合格斥候?
沒有足夠的斥候,就無法遮蔽戰場。
不能遮蔽戰場,以對方這么高的警覺性,根本就沒有辦法給對方設伏。
看著對方在自己周圍,想來就來,想走就走,也怪不得郭淮臉色鐵青難看。
后方的傳騎很快送來了戰報。
“傷亡多少?”
“稟將軍,傷三十六人,死二十八人。”
加起來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