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4章 退兵
心合肥的得失,要么就是他根本不擔心合肥會失守,子瑜,你覺得會是哪一種?”
魏法嚴苛,失地是重罪,罪及家人。
這也是為什么在與蜀人的作戰中,一旦城池失守,守城的將領要么自殺,要么陣前戰死,少有人投降的原因。
所以諸葛瑾同樣不認為滿寵會不關心合肥。
“伯言的意思,是說北邊的援軍是真的?”
“除了這個解釋,我想不出其他原因。”陸遜的面色有些凝重,“滿寵是早年就跟隨曹操的老人,不可小視。”
聽到陸遜都這么說,諸葛瑾的臉色微微一變:
“那陛下那邊……”
“我會親自寫信,勸說陛下退兵。”
以陸遜上大將軍的身份,親自勸說,孫權就算再怎么不愿意,也會慎重考慮。
諸葛瑾有些憂慮地說道:“就怕陛下會因此不快。”
陸遜肅容:“豈能因為陛下不快,而棄國之大義不顧?”
諸葛瑾的嘴唇動了動,想要說什么,最終還是沒有說出來。
這幾年來,校事府兇焰滔天,就連跟在陛下身邊的丞相顧雍都因為被校事中傷,從而被陛下斥責,差點丟官。
更別說遠在武昌一直不在陛下身邊,隱隱有成為群臣之首的上大將軍(張昭已于去年去世)。
而陸遜偏偏又是忠于國事之人,雖身在外,但常常上書直陳時事。
校事府之弊,更是在奏章中被屢屢提起。
特別是這兩年來,就算是諸葛瑾,也明顯感覺到了孫權對陸遜的疏遠。
上大將軍名義是總督荊州和揚州豫章等三郡事務,但荊州的大半兵力,都是掌握在駐守西陵的驃騎將軍步騭手中。
就拿這次出兵來說,陸遜與諸葛瑾兩人一齊所領兵力,全部加起來,實際不過三萬。
如果說,這還可以用孫權要平衡吳國兩大集團:江東士族與淮泗集團的勢力來解釋。(步騭屬于淮泗集團)
那么,孫權送往季漢的親筆信,以前都是先送給陸遜過目征求意見。
而現在,漸漸變成了由校事府直接送往蜀地,這就是最明顯的信號。
當然,孫權這樣做,并不是說不信任陸遜。
他這么做,是遵循自己的政治本能,有意壓制開始全面掌握吳國軍政的江東士族。
而陸遜,恰好是江東士族的典型代表。
除了政治原因,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經濟原因。
那就是校事府打通了蜀人的門路,可以從蜀地拿到大量孫權急需的物資。
比如說,陸遜這一次緊急送到合肥城下的御寒衣物,有很多就是蜀地所產的毛料所制。
以前雖說吳國也從蜀國進口大量物資,但大部分都是流入荊州軍頭和江東大族手中。
堂堂大吳皇帝,居然只能跟在地方軍頭和大族后面喝湯,這臉面往哪擱?
吃肥了,喝飽了,就忘了大吳皇帝姓什么是不是?
所以在孫權眼里,校事府這一次的功勞,那可是非同小可。
至于諸葛瑾這種荊州派代表,在這種時候反而顯得有些尷尬。
畢竟這些年在與蜀地的交易中,荊州豪族可是占了相當的份額。
就算諸葛瑾再清廉,那也不能斷了家鄉父老的財路不是?
要不然,沒了荊州父老的支持,他諸葛瑾在吳國能有多少話語權?
但在情感上,諸葛瑾又傾向支持陸遜。
所以左右為難之下,諸葛瑾干脆只能沉默不語。
只是陸遜自認忠正,并不需要考慮太多。
他當即把自己分析都寫入信中,同時在信的末尾勸孫權退兵,然后又喚過親信韓扁,叮囑他必須親自送到陛下手中。
韓扁得了吩咐,不敢怠慢,立刻坐船出發。
吳國少馬,善操船。
想要把這封信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孫權手里,跑馬估計至少要跑死一匹馬。
坐船就沒有這樣的問題。
別說韓扁覺得自己這么做沒有啥問題,就是陸遜都覺得正常。
只是合肥一帶,水澤湖泊遍布,這種做法放在春夏秋都沒多大問題。
問題出就出在,現在已經開始進入冬日。
不少水澤湖泊已經干涸,魏國精騎可以活動的范圍,達到了最大化。
再加上這里又是魏國的地盤,韓扁并不熟悉地形。
半路上,他的船只誤入了一個干涸的河道,被一直在河道附近巡邏的魏國精騎捕獲。
陸遜的信,最后落入滿寵手里。
滿寵得知孫權認為合肥并無援軍,并無意退兵之后,大喜過望:
“吾在合肥與巢湖之間徘徊不去,就是想要拖延吳人退兵,沒想到孫權竟是這般配合,真是天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