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5章 平亂
原因。
因為這樣可以讓難民看到希望。
就算真正開始有動作可能要等到明年開春,但只要讓他們看到這個希望,他們也愿意等下去。
而不是輕易受人蠱惑,躁動作亂啥的。
而這一份信任,又是以漢軍在庇護他們的同時,還給他們分出口糧的舉動贏來的。
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可不是嘴上說說,而是要實實在在的行動。
每個朝代前幾十年的決策者,他們的行事風格,都會對國家的將來,產生深遠的影響。
就算是同為大漢,前漢與后漢,給人的印象也是迥然不同的。
高祖皇帝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后面幾位皇帝又在郡縣制的基礎上,在全國推行鄉里制度,讓前漢對基層的控制力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所以前漢才能擁有那么強大的軍事動員能力,給后世兩千年劃出了疆域的基本范圍。
如果說前漢是一個開拓者,那么后漢就更像是一個守成者。
光武皇帝在平定天下時,不但過度依賴豪強地主,而且為了攻下城池,甚至曾答應軍隊入城后實施搶掠。
后果就是中央對地方控制力的削弱,同時軍事實力更是難以比得過前漢。
前漢把河西走廊納入朝廷直轄范圍,后漢用了百年時間,都未能平定涼州羌胡之亂。
至于到了季漢,忠義立國,已漸成根基。
忠且不說。
義者,威儀岀于己,故從我;從羊者,與善美同意。
有威儀而行善美之事,義矣!
涼州軍驅賊人,除暴虐,廢重稅,庇百姓,給口糧,分田地,可謂義。
馮刺史位高權重,不但是軍政主官,同時還領征西將軍之職,出征時有假節之權,可代天子行事。
所以他眼下所做的一切,就是代表漢家天子之意。
也就是說,只要大漢能真正收復河東,河東百姓就能盼來好日子——至少是比以前過的日子要好得多。
除非漢家天子不要臉皮,出爾反爾,不怕別人戳脊梁骨罵。
(注:晉以前,使節沒有區分層級,“假節”、“持節”、“使持節”、“假節鉞(或“假黃鉞”)”,都是同等地位,表示代表皇帝不分大小,只有禮儀上的區別。)
這也是馮刺史不怕那些另存居心的人煽動的原因之一。
論起巧言令色,堂堂馮鬼王,他怕過誰?
“君侯說的是,我們確實不用擔心那些小股流民,但遠一些的地方,也有人拉攏了萬數以上的亂民。”
“嗯?”馮刺史微微側過頭,看向石苞,“怎么說?他們不愿意?”
石苞點點頭:“對,我們找人傳了幾次話,但都沒有回話。”
馮刺史目光一閃:“他們背后呢?有沒有人支持?”
“說不準。”
“沒有回話的賊人,哪一股勢力最大?”
“東垣縣,那里有一股亂民,號稱有十萬,據縣城而守。”
不得不說,石苞雖說是被稱為好色薄行,但在馮永看來,還不如說是細行不足更恰當一些。
更重要的是,其才經世務,頗有可觀之處。
只是東垣的亂民號稱十萬人……老子在整個郡的范圍收攏了這么久,才收攏到四十來萬人。
你這么簡單就能聚集十萬人?
那涼州軍豈不是連亂民都不如?
你看我能不能唬得住我就完了。
兩人說著話,不知不覺已經進入城內。
“拿地圖來。”
到了郡府中,馮刺史下令道。
從郡府中搜刮而來的簡陋輿圖很快攤地馮刺史面前。
找到了東垣縣,馮刺史用手指點了點,然后劃到軹關,最后重重地敲了敲:
“不管這個東垣縣的亂民有沒有人在背后支持,但我們就把他們當作是有。”
從軹關出來,遇到第一個叫得上名的縣,就是東垣。
時局紛亂,馮刺史沒有心情,也沒有時間去甄別東垣縣的亂民和軹關的魏賊究竟有沒有關系。
在他看來,不管是擁地擁糧擁人自重的世家豪族,還是想要趁亂而起的流民,亦或者不甘心失敗,想要卷土重來的魏賊。
都是破壞他平定河東的敵人。
對待敵人,沒必要手軟。
“去請韓教頭和劉將軍進來。”
韓龍前些日子領著人潛過對岸,偵察敵情,最后帶回來的消息與斥候查探到的情況相互印證。
這才讓馮刺史相信司馬懿確實開始退出關中。
“見過君侯。”
“拜見君侯。”
馮刺史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