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3章 悲觀不相通
親口說出,夏侯威仍是有些忍不住地微微失落。
羊祜雖然代表不了泰山羊氏,但多多少少也能看出,關東世家,恐怕……
剛想到這里,夏侯威忽然回過味來:“嗯?嗯!”
只見他有些失態地差點忍不住想要站起來:“叔子此言何意!”
羊祜沒有立刻回答,而是顧左右而言他,說起了另外一個毫不相干的話題:
“據祜所知,當年鎮東將軍(即夏侯楙,隴右之戰后被曹叡以鎮東將軍身份調去青徐)鎮撫青徐時,曾在關東販賣過蜀地的毛料錦鍛。”
“前些日子,族里派人過來拜訪鎮東將軍,說是前幾年的毛料已破舊不堪,想要再買一批新的……”
聽到這里,夏侯威再也忍不住了,霍然而起。
但見他身子竟是在微微顫抖,滿面激憤之色,牙齒咬得格格響,偏偏滿腔的情緒又發作不出來。
洛陽與關中恢復了商隊往來的傳聞,其實并不是什么小道消息。
因為夏侯威知道,派出商隊前往關中的人,就有自己的從兄夏侯楙。
這些家族所派出去的商隊,買賣肯定是要做的,但真要能提前探探路,估計也就是順手的事。
都是以百年計的大族,誰還不知道誰?
夏侯威張了張嘴,最終卻是發不出任何聲音,因為他根本不知道要說什么。
良久之后,他這才閉上眼,痛苦地坐回位置上,喃喃地說道:
“大魏,怎么就變成了這個樣子?”
這些人家,雖然代表不了所有的關東世家,但至少意味著有一部分人心,是在思變啊!
畢竟,世家是最善變的。
人心,已經散了啊!
看著夏侯威這般模樣,羊祜嘆了一口氣,指出一個不少人不愿意面對的事實:
“四外舅,這是因為,世道已經變了啊!如今的世道,早已不是武皇帝在時的世道了。”
事實上,即便強敵壓境,但只要大魏君臣同心,就算以大魏現在的底子,也未必沒有希望。
不信看看蜀國?
當年不過一州之地,兩代君臣,猶能奮發圖強,一句“興復漢室,還于舊都”,凝聚了多少人心?
可惜的是,曹魏都到這種時候了,曹氏自己似乎還沒想著要好好治理大魏的江山。
時局危難立幼主,江山不穩托膏梁。
這樣的大魏,能給世人帶來多少信心?
并不是說現在大魏已經沒有了忠臣,相反,大魏仍有不少人,希望太傅能站出來,穩住大局。
但,你不能指望所有人一無反顧地繼續給大魏當忠臣。
夏侯威睜開了眼睛,目光直直地看向羊祜:
“所以說,你們羊氏其實也沒想著會站在太傅這一邊?”
羊祜苦笑搖頭:
“四外舅,我說過了,這些話,不過是祜私心所思,至于族中怎么想,非祜所能知曉。”
夏侯威步步緊逼:“那以你個人而言,是不看好大魏?”
“四外舅,祜又未出仕,看不看好大魏,重要么?與其想這些無關緊要之事,還不如想辦法照顧好外姑。”
夏侯威長嘆一聲:“吾明白了。”
終于明白羊叔子為何不入仕了。
世家能冷眼看著兩百年的后漢轟然倒下,大魏開國才幾年?
還想指望他們一心要當大魏的忠臣?
甚至夏侯威都隱隱猜到,羊祜所說的福禍相倚,到底指的是什么。
自己二兄可能投了蜀虜,自己的從妹生了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了蜀主。
小女兒聽說已經由諸葛亮生前作媒,準備要嫁給馮賊。
換作別人家,莫說是那些人心思變的世家,就是不準備參與大魏朝堂之爭的羊氏,恐怕暗地里做夢都要笑醒。
東邊不亮西邊亮,反正蜀魏相爭,不管哪一國勝出,都不用擔心家族沒落。
可問題是——自己幾兄弟,可是與蜀虜有殺父之仇啊!
就在夏侯威臉色陰晴不定,悲喜不能自已的時候,同在洛陽城內,原本大喜之日的司馬師,心情還要比夏侯威惡劣得多。
原因很簡單。
因為門外的迎賓之人高喊了一聲:
“夏侯羽林監前來賀喜!”
原本正在飲酒為樂的賓客們,聽到這個消息后,居然一下子就站起來大半。
坐在靠門位置的,干脆直接就越過案幾,快步走出門去,同時驚喜叫道:
“當真是夏侯郎君親至耶?”
坐在里頭,沒有聽清楚的賓客,看到前門發生騷動,也紛紛交耳打聽。
待聽清是夏侯玄親自前來,有不少人也跟著站了起來,看向門口。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