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6章 提成
br />
聽說會首前來巡視并州的時候,就曾提起過高車人。
不過那個時候僅僅是從鮮卑人嘴里打聽到的,沒有人親眼見過。
現(xiàn)在這些大黑牛,可算是間接的證據(jù)。
北方大漠草原的胡人,果然真如會首所言,簡直就是韭菜——割了一茬,又會再冒出一茬,源源不斷。
不過許游的心思重點并不在這。
畢竟對付胡人,啊呸,我的意思是說,如何教化胡人,大漢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了一套非常成熟的流程。
既方便,又高效。
許游所想的是:
記得當(dāng)年會首出山的時候,不少人認為他或者他的師門與南中夷人有深仇大恨,所以才出了勞力買賣那么個毒計。
正是因為這個想法,所以大伙對會首知道傳說中的林邑有一種良稻,倒也不難理解。
可是現(xiàn)在,會首似乎對北方胡人也很了解的樣子啊!
若不然,會首怎么會做出方便在草原上行駛的大車?
這些大車,聽說與高車人所用的大車頗是相似。
若非會首親眼見過,他怎么突然就能做得出來?
那可是北海,傳說中的北海。
會首,或者他的師門,總不會跟從極南到極北的胡夷,都有仇吧?
這是怎么做到的?
許游思緒紛飛,而譯者大概是喝得有些大了,仍在絮絮叨叨:
“這些高車人一來,大漠上的紛爭,就更加混亂了,唉,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是個頭。”
……
許游聽到這個話,心頭一動,按下對會首的猜測,他面帶禮貌的笑容:
“那邊的魏人,不管嗎?”
“前兩年還好一些,若是在邊境上鬧得大了,他們還會派人過來警告一下。”
說著,譯者搖了搖頭:
“這兩年越發(fā)地不行了,他們只管向我們要馬,其他的,就什么也不管。”
“那你們?yōu)槭裁床毁u給他們?”許游臉上帶了好奇的神色,“我記得,彈汗山那邊,不是可以直接南下與魏人買賣嗎?”
彈汗山那是什么地方?
那可是以一己之力統(tǒng)一草原,讓大漢三路大軍全軍覆沒,大漠雄主鮮卑王檀石槐的王庭所在。
檀石槐為什么要把自己的王庭設(shè)在彈汗山?
因為彈汗山往東,可以控制幽州遼東。
往西,可以威脅并州,進而控制九原。
最重要的是,彈汗山往南,則是陰山山脈、燕山山脈、太行山山脈的交匯處。
這一帶山勢低矮,有不少山口,可以讓騎兵輕易翻山而過,直通河北平原。
這一帶,是代郡,上谷郡所在,同時也是歷朝歷代中原政權(quán)與北方游牧民族的交鋒之地。
其中最著名的關(guān)口,莫過于居庸關(guān)。
但居庸關(guān)并不足以萬無一失地保障幽州郡治薊縣(即后世的北平)的安全。
因為就算是一千多年后,后世的明朝,即便是花了無數(shù)錢糧筑起來內(nèi)三關(guān),駐守重兵,仍無法阻擋北方鐵騎。
后金屢屢繞過居庸關(guān),劫掠京都周圍州縣。
一望無際的河北肥沃之地,一旦被騎兵進入,那就是隨意縱橫馳騁。
而歷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變,也正是在居庸關(guān)以北不遠的地方發(fā)生。
然后瓦剌軍趁勝南下,不費吹灰之力越過以居庸關(guān)一帶的關(guān)塞,兵臨京都城下。
所以和守江必要守淮一個道理,想要以居庸關(guān)為主樞紐的關(guān)塞發(fā)生作用,就必須要先守住北方扼守山口的廣寧城(即后世的張家口)。
這就要各個關(guān)城與關(guān)口之間相互緊密配合,非常考驗各處守軍的聯(lián)動和默契。
否則一處有失,那就會形成連鎖反應(yīng),處處都是漏洞。
若不然,就是像漢唐那樣,干脆直接主動出擊,出兵塞外,把塞外當(dāng)成戰(zhàn)場,讓敵人根本沒有機會攻打邊塞。
自從軻比能被驅(qū)趕去九原以后,幽州北境就安寧了許多——至少對魏國來說是這樣的。
按理來說,若是魏國想要從胡人買馬,那么直面北方大漠的廣寧城就是最好的交易地之一。
像烏牛這種,舍近求遠,寧愿從彈汗繞遠路來到平城,可算不上優(yōu)先選擇。
“其實我們原本也是想要南下,把這些牲畜賣給魏人的。”
譯者解釋道,“可是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廣寧城那一帶,突然冒出來一個很厲害的部落。”
“他們盤踞在山中,不但經(jīng)常襲擊南下交易的部落,甚至從廣寧城運馬去塞內(nèi)的魏人隊伍他們也敢搶。”
“他們來去如風(fēng),極是兇悍,我們根本打不過他們……”
說到這里,譯者似乎有些尷尬,咳了一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