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7章 種棉花
第1137章 種棉花
立春過后,貓冬就算是正式結束,春耕開始。
平城縣侯久有戰功,天子在長安附近賞了五十頃地。
雖然是五十頃至少有一半是上好的水澆地,對于后世來說,可能不少。
但對于這個時代來說,對于馮都護的身份來說,這是一個偏少的數字。
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當年先帝入主蜀地,錦城附近的田產,多是世家豪右所有。
所以朝廷沒有太多的田產賜給功臣,只好多賞金銀錢糧布帛。
丞相去世后,只留下十五頃地。
同時也有意無意給后人留下了一個傳統:
天子賞賜臣子,多賞金銀錢糧布帛,少賜田產。
雖然去年在長安大封賞的時候,天子把丞相府上的田產加到了一百頃。
但這個數字,仍然只能算是正常。
魏國的寵臣何宴,在不到三年的時間里,就給自己斂了兩百多頃田產。
作為季漢后無來者的丞相——至少在天子眼里,是這樣的——僅僅是得到了一份正常數目的田產封賞。
馮都護作為后來者,自然不敢超過丞相。
所以只好折個半,要了個五十頃。
馮都護從這五十頃的地里,特意挑了灞橋邊上的三十畝地,準備讓人種上棉花。
立春時節不是種棉花的時候,得再等一個多月。
不過現在已經可以整理田地做準備工作了。
“兄長,怎的不多種一些?”
今日沒有上值,跟著馮都護跑到灞橋邊上踏青的趙中監軍,看著正在整理田地的農人,不由地好奇問了一句。
要說那棉花,確實是個好東西。
四五年前,兄長主政涼州的時候,花嫂從南邊帶回來了一些種子。
兄長讓人在涼州試種,這幾年興漢會的內部,幾位兄弟家里都多了一些棉被,冬日里蓋著可舒服了。
軍中現在還有一些棉紗,聽說也是棉花做成的,用來給受傷的將士止血包裹之類,效果也非常好。
在趙廣看來,這等好東西,就應該早早推廣才是。
可是兄長也不知怎么想的,從來沒有在官面上提過這個事。
就算是涼州那邊,也僅僅是興漢會的農場里種有,別的地方根本看不到。
原本趙廣以為兄長這是給會里的兄弟尋財路呢,現在看來,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三十畝?
夠做甚?
趙廣有些遺憾地說道:
“兄長,這可是一項大財源,怎么就給了并州河東那些大族?留給我們自家兄弟干不好么?”
“你懂個屁??!”
趙廣就算是升到了征南將軍,在別人面前或許能夠耍威風,但在馮都護面前,仍是一個小弟弟,說罵就罵。
“會里現在把主要精力都放在雁門和九原那里挖煤挖鐵,哪還顧得上這個?”
賣煤賣鐵可不比種棉花來錢容易?
九原也好,雁門邊塞也罷,那里的冬日本就寒冷,再加上小冰河的氣候加持,當地駐軍冬日里不知要消耗多少煤。
畢竟你總不能讓駐軍學胡人,一年到頭去撿干糞燒干糞取暖吧?
更重要的是,冶鐵這種事情,先期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種棉花,什么時候打下東邊還不知道呢。
誰能等得及?
“我們也可以在關中涼州那邊種啊!”
趙廣有些不服氣地說道:
“兄弟們在關中的地雖然不算太多,但種個幾萬十萬畝,想來還是可以的?!?br />
“涼州就更不用說了……”
話未說完,就被馮都護粗暴打斷了:“所以我說,你懂個屁!”
“若這玩意當真能隨意種,你道我這幾年為什么不推廣?”
馮都護鄙夷地看了一眼這個家伙,指了指眼前的三十畝地:
“棉花確實是個好東西,但想要種好它,那可不容易?!?br />
“莫說是關中,就是在隴右,我都不會讓人種它?!?br />
“就算是以后的關東那邊,也不是誰想種就種,想要種的話,須得像開工坊一樣,需要事先掏錢掏糧買資格?!?br />
趙廣一聽,就是一怔:
“兄長,這是為何?既然是好東西,既能代麻又能替絮,為何又不讓多種?”
“因為它不好種,費水,費肥,費人,一般人可種不起它。”
這個時候的棉花,品質不算太好,產量不高,又沒有太好的防蟲能力。